技术封锁或加剧,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如何发展?

生物医药创新关乎人民健康,如何提高上海生物医药产业的创新能力?

1月10日上午,上海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开幕,民革上海市委向大会提交了《关于提升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全球协同创新能力的建议》的提案。

民革上海市委表示,全球范围内生物医药领域有价值的创新集中于欧美跨国企业,上海作为全国生物医药产业龙头,有责任代表中国参与国际竞争。近年来,上海出台多项政策支持生物医药研发创新,但生物医药产业的创新升级仍面临不少隐忧:

一是技术封锁可能加剧,上海生物医药产业的外部发展环境将更为严峻。

二是对海外依赖程度较高,产业韧性不足。上海生物医药产业上游研发环节所需的仪器、试剂、数据和实验动物等,中游生物医药制造领域所需的关键制造设备,依赖于跨国公司。本土龙头企业的研发外包订单相当程度源自海外。

三是未建立创新导向的筹资体系,创新激励不够。医疗体系特别是公立医院数据的缺失给商业保险产品设计带来阻碍,差异化医疗需求与筹资潜力无法充分发掘,导致上海药企多以销售为主导,研发激励不明显。

四是未充分发挥外资生物医药企业创新带动作用。外资企业高度重视上海生物医药市场,本市外资药企占比约六成,全球药企前20强中的18家都已落户上海。外资药企高度关注的药品专利链接、药品试验数据保护、商业秘密保护等制度还不成熟,执法效果有提升空间,抑制了外资在沪研发的意愿。

为此,民革上海市委认为,上海要以更高水平的开放、更优质的制度供给、更高效安全的国际合作,提升生物医药创新体系效能,并在提案中提出了四方面建议:

一、全力维护生物医药产业安全。提前研判对华脱钩的重点领域与关键环节。建立跨部门、高层次、全方位的生物医药安全评估机制,抓紧开展全产业各细分领域安全风险评估。及时做好重要关键物品的储备,核心产业链供应链的进行调整等应对工作。

二、多方联动夯实创新基础实现产业赶超。加强科研基金对基础学科领域的投入,完善技术转移与成果转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引导企业在新技术应用领域发力,一方面在药物发现方法上,充分运用AI筛选等新技术,突破传统药物筛选方式,提升筛选效率;另一方面,积极布局,持续引入具有国际化视野、有海外药企研发工作经验的人才,角逐基因细胞与双抗等新一代药物平台。

三、完善支持创新的资金筹集与使用体系。进一步降低新药进入保险体系的准入成本,完善用药评价体系与用药管理体系。支持原研创新高定价体系,反哺高风险原研创新。打通医院用药数据体系,加速商业保险入场,发掘商保筹资潜力,为医药行业共付筹资体系引入增量。积极探索金融衍生业务,提升创新研发的风险抵御能力。

四、进一步发挥外资企业在生物医药协同创新中的作用。在临港新片区探索中外合资开展人体干细胞、基因诊断与治疗技术开发和应用,探索完善生物医药数据跨境流动规则。在药品研发、注册、生产、监管等方面,进一步与国际接轨,不断挤出外资企业参与生物医药前沿领域创新的制度成本。在标准制定、政府采购等方面,保障外资生物医药企业平等参与,激励其不断坚定在沪稳定发展,进一步融入上海生物医药创新链。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资讯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来源互联网。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免责声明:本文旨在传递生物医药最新讯息,不代表生物之家网站立场,不构成任何投资意见和建议。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本文链接:http://swzj.com/market/3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