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南京生物医药谷看“千亿级”产业养成的底层逻辑

南京生物医药谷作为江北新区“基因之城”建设的核心承载区,历经多年发展,在不到15平方公里内,集聚了千余家创新企业,原创技术不断涌现,带动区域“千亿级”产业爆发式成长,探索出了适应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进击”之路。

精准谋划立于深度认知

生物医药是典型的“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长周期”产业,短期难见效益,在早些年注重数量追赶的时代,各地谋划布局时都会多想一想。

“对药谷而言,还面临‘零基础’的短板,但发展生物医药,我们更看重其能带来技术、人才等高端资源,重塑园区创新动能,”南京市江北新区生命健康产业发展党工委书记、管办主任陈洪说。

发展初期,药谷坚持创新驱动,通过三步走补短锻长:第一步,发展医疗器械等增长快的产业形成氛围;第二步,布局生产型大企业做大规模;第三步,依靠技术突围抢占产业高地。并快速打开局面。

2015年前后,我国生物医药进入了必须靠创新驱动的阶段。同期,以促进自主创新、现代产业发展为使命的江北新区成立,为药谷带来机遇:

直接的红利是,新区把新医药与生命健康提升为主导产业,扶持力度加强;系统的改变是,通过全产业链布局,形成了覆盖医药研发、医疗服务、医疗大数据、原料药和高端制剂等的完整链条。同时,伴随科研院所、医疗机构等资源涌入,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优质产业生态加速形成。

在此背景下,药谷瞄准产业链高端优化布局,深耕创新药物、高端医疗器械、生物技术等领域。特别是聚焦国际革命性前沿技术与多学科交叉领域,着力打造创新突破点,汇聚细胞/基因治疗、分子诊断、合成生物学等众多新兴赛道。未来两年,预期将迎来国际原创新药创制和新技术的爆发期。


打磨三把利刃开山辟路

企业发展决定产业质量,通过构建“招商环节挖种子,园区打造优质生态,培育企业发展的土壤,用好政策浇水施肥,锻炼出能作战的园丁队伍扶苗助长”的工作闭环,药谷牢牢牵住培育高成长性企业的牛鼻子。

精准招商突出效率,让企业感知未来。“我们每周平均对接20个项目,但并不是照单全收,产业要高质量发展必须筛好种子”,新区生命健康办产业促进部部长杨涛说,药谷每月都会专题研究产业风向。

好种子为什么愿意留下?谈判环节极为关键。药谷在与企业交流时,常见的招商热词出现频率并不高,更多的是讨论“产品国内外技术进展”“落地后发展路径”等,通过个性规划让企业看到未来,成为其“吸睛点”。

为提高招商效率,药谷一方面引进具有产业背景、研发经验的专业人才,培养招商铁军。另一方面搭建“生物经纬”平台,通过月初举办企业家沙龙、月中举办前沿研讨会、月末开展项目路演等,构建优质招商“朋友圈”。

市场化思维倒逼职能部门“出实招、强服务”。“服务跑在前面”是药谷弯道超车的关键一招,全周期、全过程、一站式服务体系,成为其核心竞争优势。

去年,药谷提出服务升级计划,要求各部门围绕职能加强创新、打造品牌,以每个单元的提升,更高水平建优营商环境。

为走好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药谷着力提升行政效率。根据产业审批环节多等特征以及企业需求暴增的现状,派专人到国家和省市各级药监局、医保局驻站,形成上下联动。

去年12月,南京江北新区生物医药产业注册申报公共服务平台揭牌,该平台在政府、企业、审评专家与第三方机构等之间架起桥梁,“一站式”帮助企业缩短审批周期。

当好“粘合剂”促进要素高效流动。近年,药谷产业生态不断扩容。但生态能否发挥价值,关键要看要素的流动性。

以建设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例,一些地方往往会面临设备利用率低、排外或偏离服务本质等问题,主要是没有摸清需求、理顺机制。而药谷在设备采购阶段,则突出依据企业共性实验需求,组织专家和企业共同论证;在运营阶段,成立政府背景的专业团队负责管理;充分发挥有形之手的整合力量,确保投入惠及企业。

目前,借力各类平台,药谷正进一步联合高校、医院、新型研发机构和骨干企业,共同整合南京基础研究、临床资源、产业发展等优势资源,让各类要素流动起来,推动协同创新碰出成果。


与国际接轨博弈全球市场

不久前,药谷举办“细胞凋亡药物的研究与产业化进展”专题研讨会,6名国内外顶级专家跨国连线,围绕行业热点开展研讨。通过对接海外前沿技术探路国际化,成为药谷下一步工作重点。

当前,我国生物医药产业正迎来黄金发展期,国家进一步提高产业战略地位,推进政策法规体系不断完善。与此同时,前沿技术依然集中在美欧日等国,中国攻关“卡脖子”技术、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等仍面临挑战。

“生物医药是高度全球化的产业,海外先进地区在技术研发、分析仪器等领域领先,国内在原材料、人力、市场等方面有优势,相互高度关联”,陈洪说,药谷现已具备走向国际的基础,未来将加快引进来、走出去的步伐。

实际上,自贸区南京片区在江北新区挂牌后,药谷已经着手布局国际化工作。过去2年,在药谷助推下南京片区已推出27项举措、形成16项制度创新成果,促进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开放创新。(沈杨子)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资讯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来源互联网。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免责声明:本文旨在传递生物医药最新讯息,不代表生物之家网站立场,不构成任何投资意见和建议。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本文链接:http://swzj.com/bioindustry/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