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日前正式公布了45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
在入围的五个生物医药产业相关的集群中,上海张江生物医药集群和苏州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集群,成为仅有的两个以单个城市入围的集群。
苏州的生物医药产业,已经大有和国内顶级王者上海张江科学城双足鼎立之势。
能将一个产业从无到有直逼老大,这是一件地狱难度的事情。
要知道,苏州大力发展生物医药时,隔壁的上海张江科学城已经抢跑十几年了,1999年上海市就实施“聚焦张江”战略,大量国内外顶级药企纷纷入驻。
而苏州真正发展生物医药产业,也就这几年的事。
而且,因为城市能级的因素,苏州在和很多城市竞争国家资源的赛道上都处于劣势。
2021年生物医药产业园区排行榜中,苏州工业园区排名全国第一,而南京生物医药最强的南京生物医药谷在10名开外。
但国家生物技术药物产业计量测试中心落地南京而非苏州,很难说没有行政因素的考量。
苏州的生物医药产业凭什么能逼平上海张江?看了很多媒体包括官媒的报道和解读,还是觉得一言难尽。
生物医药这个产业,是很难培育的,不是一般人和一般城市做得起的。
▲苏州生物医药产业链
因为医药研发是一个风险极高的事情,业内有个“双十”说法,也就是,研发一款新药,要花10年时间、投入10亿美元。
而据德勤咨询报告显示,全球新药研发经费投入以罗氏、强生和诺华为最,单个新药研发成本已经由2010年的11亿美元,增加到22亿美元。
而且,研发的总体成功率则不断走低,创新药从I期临床研究到最终获批上市的成功率平均不到十分之一。
黎明的一缕曙光来临之前,是漫漫的长夜。
所以我们看到,当下全力扶持的生物医药产业的,基本都是各地财大气粗的开发区。
苏州的做法,又和其他城市有着明显的不同。
在苏州众多牛逼的生物医药公司和研发机构中,一个叫冷泉港实验室的机构成功引起了我们的注意。
2007年,冷泉港实验室与苏州工业园区签订合作协议,在园区建立了冷泉港实验室百年历史上在海外的第一个分支机构——冷泉港亚洲会议中心,项目于2010年正式落成启动。
▲图源:苏州科协
值得一说的是,这个冷泉港实验室十分有名。
冷泉港实验室创立于1890年,被誉为世界生命科学圣地及“分子生物学摇篮”,名列世界十大实验室榜首,诞生过8位诺贝尔奖得主。
我们上过中学生物课的都知道人类的遗传是由基因决定的,基因的结构叫DNA双螺旋,DNA双螺旋结构的发明人是做沃森和克里克。
这个沃森,就是冷泉港实验室的名誉院长名誉主任,他担任来很多年,直到前几年因为一些丑闻被辞职了,但是由于他一直坐镇在冷泉港实验室,冷泉港实验室成为来全球生物研究的重镇。
▲图源:苏州科协
冷泉港亚洲DNA学习中心坐落于中国苏州,是目前亚太最大、国内首家专注于基因科学教育及知识分享的实验室。
冷泉港亚洲会议中心启动以来,已在苏州成功举办了200多场高端学术会议,邀请的演讲嘉宾均是活跃在国际科学最前沿的知名学者和学科带头人,包括20多名诺贝尔奖得主。
生物制药有个特点,就是它的科研和研发衔接的比较紧密,科研出了成果立刻就会向研发转化做出产品。
由于大量的学术会议在苏州召开,苏州本地的生物医药企业就近水楼台先得月,能了解到全球最先进的进展、最前沿的进展。
每次冷泉港亚洲会议召开,苏州的企业都会积极参与,通过这样的交流平台可以获得业界洞见、拓展人脉网络,站在冷泉港的“肩膀”上创新,就不用担心创业方向有偏差。
同时,冷泉港亚洲会议中心对苏州来说,又是一个很好的展示窗口——
如果有企业到苏州开会,政府就会展示一下开发区,有些人平时来开会,只是来看看,并不是做公司,但在跟政府接触、跟园区产业圈接触下,觉得这地方不错,就留下来了,从而整个产业搞了起来。
我们看到全国支持生物医药的城市很多,但支持手段不外乎给房子、给地、给钱,这些都没错,甚至都已经成为了生物医药的标配。
▲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
但是只有苏州在这么多年以前给了一件既不是房又不是地的看不见摸不着的很不实际的事:
就是给了一个和全世界顶尖专家交流的机会。
很多城市对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不屑一顾,在他们看来,只有带来GDP和税收才是王道。
在2018年,苏州做的这件看似笑话的事情,迎来了转折。
2018年,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发生了很多重大事件,甚至可以称之为重要转折点。
2018年4月30日,香港联交所施行新的《上市规则》,允许尚未盈利的生物科技企业IPO上市。
苏州的管理决策者,第一时间捕捉到了这一信息,鼓励区内生物科技公司赴港上市,不负众望地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先驱。
到2019年底,世界范围,一年半时间,港股上市的生物医药类公司,“苏州板块”占了将近一半。
消息大家都知道,凭什么苏州能从消息中捕捉到关键和有用信息,并且第一时间传导到企业端?
毫无疑问和苏州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决策密不可分。
到今天,仅苏州工业园区生物医药产业园一家园区孕育了数量达23家的上市企业,包括那些大名鼎鼎的百济神州、信达生物、基石药业、康宁杰瑞、亚盛医药等。
这些企业所研制出来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抗癌药,不仅打破了跨国药企对抗癌药的垄断,也正在逐步缓解长期以来国内癌症患者“买不到药,吃不起药”的尴尬。
今天,很多城市招商引资只注重利税,只注重招那些大企业,谁能赚钱招谁,但实际上你要形成生态,真正要让生态活起来的并不是那些大企业,而是那些不赚钱的机构,他们可能更重要。
今天,很多城市培育产业只会给钱、给地、给政策,你不能说这些东西完全没用,对很多产业和企业也确实很有吸引力,但当所有城市都这么做的时候,给钱、给地、给政策就变成了一场资源争夺的极限内卷。
第一大家都不盈利,大家都是赔本赚吆喝;第二个更关键的是它损害了产业集群,产业必须在一定地区形成集群,尤其是这些相关链条在一个小范围内必须齐备,它才可能形成产业优势。
大家东拉一家西拉一家,产业各方全部拉走了,这个产业集群就不成立了。
怎么找出路?苏州可能比别人更早一点找到了突破口。
对生物医药这种极度重视创新、极度需要创新的产业来说,那些协会、那些会议组织者、那些孵化器他们不怎么赚钱,他们对地方的GDP可以说毫无贡献,但是他们对产业生态的培植却无比的重要。
苏州,果然还是那个不一样的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