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单个粒子没有意识,一堆粒子组合成的人,就产生了意识?

我们所能看到的宇宙万物,都由大量的微观粒子组合而成,我们人类当然也不例外,这样的情况就令人好奇,为什么单个粒子没有意识,一堆粒子组合成的人,就产生了意识呢?下面我们就来讨论一下这个话题。

关于意识是什么,不同的人都会有不同的见解,比如说有人认为意识只是一种感觉,例如我们能够听到声音、触摸物体、看到颜色等,也有人认为意识还包括了更多复杂的功能,比如我们能够进行逻辑推理、记忆过去、想象未来等,不过总的来讲,意识可以看作是我们对自己和外界的主观反映,是感觉、思想、情感等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

那意识是来自哪里的呢?对此主要有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意识是大脑活动的产物,它可以用神经元、化学物质和电信号等物理因素来进行解释,第二种观点则认为,意识是独立于物质之外的一种存在,虽然它与我们的大脑密切相关,但我们却不能用物理规律来进行解释。

相对来讲,上述的第一种观点获得了更多的认同,那么,在这种观点成立的基础上,意识是怎么产生的呢?我们接着看。

简单来讲,所谓的大脑活动就是指大脑中神经元之间的电信号传递,神经元是一种特殊的细胞,它们可以通过突触(synapse)互相连接起来,形成极为复杂的神经网络,当一个神经元被激活时,它会向突触释放一种叫做“神经递质”(neurotransmitter)的化学物质,从而影响下一个神经元是否被激活。

这样,一个神经元的激活就可以引发一系列的神经元激活,进而形成神经信号,这些神经信号可以在不同的大脑区域传播和处理,就可以实现不同的功能。

关于大脑活动是怎么产生意识的,目前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意识应该是由特定的大脑区域或结构产生的,例如“屏状核”(Claustrum)或者“纺锤体神经元 ”(von Economo neurons),它们具备一些特殊的功能或属性,使得它们可以整合不同的神经信号,进而产生意识体验。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意识应该是由特定的大脑活动模式或组织方式产生的,例如“同步振荡”(synchronous oscillation)或者“全局工作空间”(global workspace),这些模式或组织方式可以使得大脑能够在不同层次和范围上协调和交流,并最终产生意识。

可以看到,这两种观点都指向了同一个结果,即:大脑是意识存在的物质基础,大脑和意识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支持,两者之间的关系,其实与电脑硬件和电脑软件的关系很相似,包括但不限于以下3点:

1、都涉及到一个物质载体和一个非物质的内容:大脑是意识的物质载体,意识是大脑的非物质内容,而电脑硬件是电脑软件的物质载体,电脑软件是电脑硬件的非物质内容。

2、都涉及到一个功能的实现和一个功能的控制:大脑是意识的功能实现者,意识是大脑的功能控制者,而电脑硬件是电脑软件的功能实现者,电脑软件是电脑硬件的功能控制者。

3、都涉及到一个信息的处理和一个信息的表达:大脑是意识的信息处理者,意识是大脑的信息表达者,而电脑硬件是电脑软件的信息处理者,电脑软件是电脑硬件的信息表达者。

显而易见的是,电脑硬件也是由一大堆粒子组合成的,所以问题就来了,为什么单个粒子无法运行电脑软件,而一大堆粒子组合成的电脑硬件却能运行电脑软件呢?答案很简单,那就是电脑软件可视为一种对大量信息进行处理和整合的能力,它需要一定的复杂度和结构才能实现,而单个粒子根本就无法满足这个条件。

所以假如我们把大脑比作电脑硬件,将意识比作电脑软件,就可以回答“为什么单个粒子没有意识,一大堆粒子组合成的人,就产生了意识”这个问题,即:单个粒子根本没有产生意识所需要的复杂度和结构,只有在一大堆粒子组合成了大脑这种具有高度复杂结构的“电脑硬件”时,才会具备运行意识这种“电脑软件”的能力。当然了,这只能说是一种合理的推测,所以大家看看就成,不必太过当真。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资讯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来源互联网。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免责声明:本文旨在传递生物医药最新讯息,不代表生物之家网站立场,不构成任何投资意见和建议。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本文链接:http://swzj.com/life-sciences/12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