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检测领域的下一次机遇,在癌症早筛领域已有商业化产品

从基因检测行业开始兴起,成功的产品包括基于优生优育的无创产前基因检测(NIPT)、基于靶向药物治疗的肿瘤伴随诊断、基于肿瘤复发的监测诊断项目、基于新冠防控的病原体核酸检测。


如果把基因检测的产品按照需求排序的话,目前已经出现的产品可以分为:

一、具有明确的临床意义和诊疗价值的,由医保或国家财政支出,国家强制性检测项目,新冠核酸检测就是这样的项目,创造了万亿的市场规模神话。

二、具有明确的临床意义和诊疗价值的,进入医保,具有一定的国家强制性的检测项目,无创产前基因检测(NIPT)就是这样的产品,目前中国每年的市场规模在百亿级别。

三、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和诊疗价值的,逐步进入医保,不具有国家强制性的检测项目,肿瘤伴随诊断和复发监测就是这样的产品,目前中国每年的市场规模也在百亿级别。

四、具有积极的疾病预防和早期治疗意义,未进入医保,不具有国家强制性的检测项目,基于液体活检技术的肿瘤早筛项目就是这样的产品,预期中国的市场规模在千亿级别。

五、不具备任何临床意义和价值,纯自费,曾今火热的易感基因等消费级基因检测,就是这样的产品,如果抛开非常规的营销手段(诈骗、传销),我们预估的市场规模在百万级别。

目前来说,肿瘤伴随诊断和复发监测的是市场规模还具有不断的发展空间,肿瘤早筛是最具有想象力的产品,但肿瘤早筛是不是能突破技术壁垒,从而产生实际的临床早期诊断的价值。


基因检测在癌症早筛领域已经出现了一些商业化的产品:

2020年9月30日,美国FDA授予泛生子(纳斯达克代码:GTH)基于高通量测序(NGS)的肝细胞癌早筛液体活检产品HCCscreenTM“突破性医疗器械”(BreakthroughDeviceDesignation)认定。根据与美国FDA器械和放射健康中心(CDRH)的沟通,HCCscreenTM的适用人群为肝细胞癌高风险人群,包括乙肝病毒(HBV)感染和/或肝硬化人群。

2020年11月9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出中国癌症早筛“第一证”,批准了诺辉健康旗下结直肠癌早筛产品常卫清®的创新三类医疗器械注册申请,并在预期用途中明确常卫清®适用于“40-74岁结直肠癌高风险人群的筛查。”该产品已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批准并开始正式商业化,是目前唯一获批筛查检测的早筛IVD证。

2021年4月,优迅医学发布子宫内膜癌早筛产品——宫美安™,宫美安™CoMPaP,通过基因甲基化,综合临床症状,判断受检者患子宫内膜癌的风险。该产品属国内首款子宫内膜癌早筛产品。

2022年6月23日,肿瘤基因检测企业和瑞基因宣布推出多癌种早筛产品“全思宁”,其基于和瑞基因原研HIFI技术体系开发,可一次筛查肺癌、食管癌、胃癌、肝癌、胰腺癌、结直肠癌6大中国高危高发癌症。

从行业层面来看,在单癌种早筛方面,泛生子、诺辉健康、和瑞基因等企业都已推出了相关产品并进行了商业化;而在技术壁垒更高的多癌种早筛领域,燃石医学、和瑞基因、世和基因、鹍远生物等企业的技术研发平台已进行产品验证。

早在2001年,美国资本市场上其实就有了第一家上市的肿瘤早筛企业:精准科学。其产品以单组学路线筛查单癌种为主,但仍创造了早筛行业的传奇。2021年,精准科学公司营业收入17.7亿美元,其中筛查部分贡献近11亿美元,同比增长30%。

为了更进一步拓展更多瘤种,精密科学选择在多组学早筛领域有所突破。

目前,Grail被认为是走得最远的多癌种早筛企业。2021年6月,Grail的多癌种早筛产品Galleri上市,其基于cfDNA靶向甲基化,能够实现超过20个发病部位的肿瘤筛查。数据显示,Galleri的整体敏感性为51.5%,特异性可以达到99.4%,对肿瘤组织的溯源定位可以达到88.7%的准确度。

目前国内商业上比较成功的就是诺辉健康的常卫清,根据诺辉健康2022年报,常卫清2022年销售收入预期为3.52亿元至3.7亿元,同比2021年预计增长262.2%至280.8%。常卫清年度销售所得毛利预期为2.99亿元至3.05亿元,较2021年同比预增303.9%至312.0%。

早筛产品的竞争,并不仅限于检测性能,更与开发效率、使用成本息息相关。

不同的技术路径,必然会导致不同的开发效率、成本,围绕早筛的竞赛,才刚刚开始。哪个技术路径是早筛行业的未来,能够创造新的传奇,还需要企业们去做更多探索,毕竟革命性的创新都具有技术+资金良性互动的底层逻辑。虽然市场已经出现了一定的成功迹象,例如金域医学肿瘤早筛产品累计销售达15万例,但真正能够早期诊断癌症的产品还没出现。如果最终无法产生准确的临床价值,结果只是可能性,最终会出现和消费级基因检测一样的命运,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癌症早筛让我们看到了丝丝曙光,然而前路还十分漫长,目前基因检测在癌症早筛领域的应用处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一旦质变产生,这个市场是无比巨大的。相对不确定的临床价值、有限的癌种、不占优势的售价,以及消费者观念培养、市场开发的难度,仍是行业的痛点。整个行业还是在等待一款产品,一款类似于引爆整个人工智能产业的CHATGPT,要让梦想照进现实,海内外玩家,都还要继续努力。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资讯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来源互联网。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免责声明:本文旨在传递生物医药最新讯息,不代表生物之家网站立场,不构成任何投资意见和建议。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本文链接:http://swzj.com/genetic/10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