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十大进展揭晓

2月18日,2022年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十大进展评选结果在杭州桐庐发布。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十大进展评选由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指导,《中国医药生物技术》杂志主办。评选结果发布会由桐庐县人民政府承办,桐庐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和杭州爱唯生命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协办。“年度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十大进展评选”活动已经连续举办8年。

1.jpg

本次活动分为推荐申报、专家初审、公众投票、院士函审、专家审评和新闻发布6个环节。经过专家评审,有16个候选项目从推荐中脱颖而出进入公众投票环节;在每个微信号限投一次的要求下,微信公众投票十天内获得了超过95万的投票和120多万的访问量;为了体现评选的专业性和权威性,将所有候选项目同时提交相关领域的院士进行函审;综合公众投票和院士函审结果,经终审专家会审评,确定了最终的入选项目。

2.jpg

2022年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十大进展评选结果是:

1.多款重组蛋白新冠疫苗获批紧急使用

作为国家重点布局的研发路线之一,多款重组蛋白新冠疫苗于2022年获批紧急使用。其中,安徽智飞龙科马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联合研发重组新冠病毒蛋白疫苗(CHO 细胞)是国内第四款获批紧急使用的新冠病毒疫苗,也是国际上第一个获批临床使用的新冠病毒重组亚单位蛋白疫苗。此后,珠海丽珠与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合作研发的重组新冠病毒融合蛋白疫苗(CHO细胞)、威斯克生物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联合研发的重组新冠病毒疫苗(Sf9细胞)、神州细胞的重组新冠病毒二价(α/β变异株)S三聚体蛋白疫苗(CHO细胞)和浙江三叶草生物的重组新冠病毒蛋白亚单位疫苗(CHO细胞)也先后被批准紧急使用,为我国新冠疫苗接种提供了更多选择。


2.新冠疫苗新剂型研发成功并获批紧急使用

天津康希诺公司与军科院生物工程研究所在成功研发出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注射剂的基础上,又成功研发了全球首个“吸入用重组新冠病毒疫苗(5型腺病毒载体)”;另外,厦门大学、香港大学和万泰生物也联合研发了鼻喷流感病毒载体新冠肺炎疫苗。两款新剂型新冠疫苗均已获批紧急使用,可与注射用新冠疫苗诱导全身性保护的机制彼此互补,有利于形成更全面的保护,且方便使用。


3. 我国自主研发抗新冠病毒入侵受体阻断抗体药上市

空军军医大学与江苏太平洋美诺克公司联合自主研发的抗新冠病毒入侵受体阻断药物“注射用美珀珠单抗”成功注册上市。研究团队首次发现了新冠病毒入侵人体的新受体CD147分子是新冠病毒原始流行株和α、β、γ、δ、ο变异株的通用受体,CD147-S蛋白是新冠病毒入侵新途径。国际和国内多中心临床试验结果显示,注射用美珀珠单抗可以提高重症新冠肺炎的出院率并降低患者死亡率,也可以提高轻型/普通型新冠肺炎患者的出院率和病毒转阴率。该单抗具有抗病毒、抗炎双疗效,安全性好,用量少,成本低,是目前抗新冠病毒入侵唯一的受体阻断药物。


4. 我国自主研发全球首个肿瘤免疫治疗双抗获批上市

康方生物自主研发的1类新药卡度尼利单抗是全球首个上市的PD-1/CTLA-4双特异性抗体肿瘤免疫治疗药物,用于既往接受含铂化疗治疗失败的复发或转移性宫颈癌患者的治疗。相较于已获批的或国际权威指南推荐的各类疗法,卡度尼利均展示出更优秀抗肿瘤效果,安全性与国外已上市PD-1单抗披露的安全性数据相当,被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收录指南推荐。


5. 重组人源抗狂犬病毒单抗上市

华北制药集团新药研究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自主研发的重组人源抗狂犬病毒单抗注射液——奥木替韦单抗注射液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优先审评审批程序批准上市,用于成人狂犬病毒暴露者的被动免疫。奥木替韦单抗注射液含高效价的抗狂犬病毒单克隆抗体NM57,能特异地中和狂犬病毒糖蛋白保守抗原位点I中的线性中和抗原表位,从而阻止狂犬病毒侵染组织细胞,发挥预防狂犬病的作用,为狂犬病毒暴露者的被动免疫提供了新选择。


6. 我国首个地舒单抗生物类似药获批上市

博安生物自主研制的地舒单抗注射液正式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上市批准,用于骨折高风险的绝经后妇女的骨质疏松症;在绝经后妇女中,本品可显著降低椎体、非椎体和髋部骨折的风险。该药物是全球首个获批上市的普罗力®生物类似药,活性成分为RANK配体的免疫球蛋白G2全人源单克隆抗体。


7. BCMA CAR-T疗法国际化进程取得新突破

传奇生物靶向B细胞成熟抗原(BCMA)的CAR-T疗法西达基奥仑赛的生物制品许可申请获FDA上市批准,同时也获得欧盟附条件上市许可,用于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该药物是一款具有两种靶向B细胞成熟抗原单域抗体的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是首款获得FDA批准的由中国企业研发的CAR-T细胞治疗技术。


8. 我国科学家将人类多能性干细胞转化为8细胞阶段全能性胚胎样细胞

中国科学院和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在世界上首次宣布发现了一种无转基因、快速和可控的方法,可以将人类多能性干细胞转化为真正的8细胞阶段全能性胚胎样细胞。这些8细胞阶段全能性胚胎样细胞仅在3次分裂后就能重现受精卵的胚胎状态,有助于扩大对人类早期胚胎发育的了解。与报道的多能性干细胞相比,这些细胞不仅可以分化成胎盘组织,而且有可能发育成更成熟的器官,从而为器官再生和合成生物学的进步打下了基础。相关研究结果发表于Nature期刊。


9. 非人灵长类动物(猕猴)全细胞图谱发布

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领衔的多国科研团队发布全球首个非人灵长类动物(猕猴)全身器官细胞图谱。研究团队基于华大自主研发的单细胞建库和测序平台对成年猕猴的45个器官、约114万个细胞进行了单细胞测序分析,将其分成113种主要的细胞类型和463种细胞亚类,并搭建了非人灵长类动物百万单细胞交互式资源网站。该图谱将被用于物种进化、人类疾病以及药物评价和筛选相关的研究,为生物医学的发展提供基础性的资源和工具,为疾病诊疗、靶向药物开发提供助力,为人类更好地探究生命的进化提供可能。研究成果发表在 Nature 期刊。


10. 我国科学家开辟哺乳动物染色体编辑新领域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北京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院的李伟团队与周琪团队合作,以小鼠单倍体胚胎干细胞为基础,利用基因编辑技术,设计了染色体Rb融合和相互易位的策略,进而实现了哺乳动物的完整染色体重排,并创建出具有全新染色体组型的小鼠。这意味着我国科学家在全球首次实现了哺乳动物的完整染色体重排,取得了合成生物学领域新的突破。研究成果发表在Science 期刊。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资讯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来源互联网。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免责声明:本文旨在传递生物医药最新讯息,不代表生物之家网站立场,不构成任何投资意见和建议。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本文链接:http://swzj.com/market/5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