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对恐龙这种生物有多少了解?它们可是人类出现之前,地球上最高级的生命物种。
在这颗蔚蓝色的星球上,跨越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恐龙的文明时代曾经延续了大约一亿七千万年。它们虽然只是组成了简单的弱肉强食社会,但在种类和数量上已经达到了令人惊叹的规模。如果当时有外星人造访,想必也会对这群庞然大物肃然起敬。
然而,既然统治了地球这么长时间,为什么恐龙没有进化出像人类一样的智慧大脑呢?这其中,蕴含着多少自然地理与生物科学的道理?
亿万年前的恐龙时代
“恐龙”严格意义上来说是一个集合名词,它囊括了地球中生代时期,一切现代鸟类和爬行动物的祖先。当然,在目前大家更为传统的默认概念中,“恐龙”一般指那群在距今六千五百万年前,就已经灭绝的非鸟类恐龙部分。
它们曾经是这个星球的主宰者,包括为人熟知的霸王龙、三角龙、梁龙、沧龙等等,都是在亿万年前,遍布全球各处的“合法居民”。它们也留下了珍贵的化石古迹,便于人类利用现代科学,去探索地球原来的模样。那么,在恐龙生活的时代,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又是怎样一番风景呢?
首先,是海陆分布的区别。七大洲四大洋,这是现在初中地理教科书里就开始普及的基础知识。然而,不必追溯到最久远的三叠纪,仅仅是距离我们所处时代最近的白垩纪,地球上的海陆山河也不是现在的样子。
二十世纪初,德国科学家魏格纳破天荒一般地提出了著名的大陆漂移理论。而根据他的推测与实际的考古发现,在恐龙统治地球的年代里,各个大陆并不是像如今这样被海洋隔断,而是基本上连在一起,陆地物种间的连通性也就更强。
要知道,人类可是曾经在南极发现过热带生物的化石,这就是大陆漂移的奇妙之处。
除了地面上的不同之外,还有大气的构成。在亿万年前,地球上没有人类的活动,也就没有对森林的砍伐和其他生态环境的破坏。因此,当时地球的植被种类和体型也都更为高大。在环球影城公司出品的科幻电影《侏罗纪公园》中,我们可以得知那时的树木轻易就可以超过人类建造的摩天大楼,就算是一片叶子也有半人高。
而在这些现今定义里的巨型植被的光合作用影响下,大气中含氧量明显比现在高出很多。这一现象虽然促进了对各种生命体的滋养,却也为那个年代时有发生的森林大火埋下了隐患。
再有一点,就是地球上的食物链关系,可以说与现在正好相反。既然是恐龙统治的时代,那么它们所属的爬行科类和其他卵生动物,也就毫无疑问占据了当时食物链顶端的地位。而小型的啮齿类哺乳动物,只能为了不成为这些猎食者的口中之食,而凿洞筑穴、拼命逃脱。
有一个很有趣的例子,说的是白垩纪时期的始祖鸟,居然以当时体长不过三十厘米的始祖马为食。鸟吃马,现在看来简直就是天方夜谭,但在几千万年前,这就是自然界真实存在的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
恐龙为什么没有进化出人类的智慧文明
就是那样一个与如今的地球环境大相径庭,而且众生和谐、生生不息的远古恐龙文明,竟有些匪夷所思地在六千五百万年前突然消失。关于导致恐龙灭绝的真正原因,作为地球主宰者继任的人类也是在不断地研究探索中。目前来说,小行星撞击地球造成这一悲剧的说法最为人熟知,也最为人信服。
但是无论这些庞然大物究竟因何消失,它们还是留下了很多遗憾。其中最令人不解的问题就是,为什么恐龙没有进化出人类这样的高级大脑?
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首先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人类和恐龙在生物学上,并不是一种科属。简单来说,就是我们不是一种动物。既然在这个定义上已经有所不同,就代表了我们的基因和其他遗传物质也是区别不小。
比如,一提到和人类关系最近的动物,大家肯定会想到猩猩这种灵长类。其实不仅是猩猩,我们和猫、狗甚至老鼠之间,也存在着比较接近的基因关系,因为我们同属胎生哺乳动物。而恐龙则是一直在说的爬行动物,它们衍生到如今的后裔有乌龟、鳄鱼、蜥蜴,这些有的还在吃同类的低级物种。
这也就不难看出,何种动物的智商基因更高。
并不是说体型庞大身材魁梧,站在某一生态系统的食物链顶端,就一定说明了这种动物的进化成功。所以实际上,恐龙后裔们的进化非但没有进步,反而是有些倒退了。这其实也符合“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道理,长时间统治地球的爬行动物和卵生动物们,在遭遇突如其来的灭绝危机时,并没有哺乳动物那种逃生求存的能力。
因此在漫长的物竞天择过程中,它们逐渐处于下风,让曾经的手下败将接管地球。
找完了主观的遗传基因问题,我们再来看看客观外在的环境因素。正如前文所言,虽然同处地球,但是恐龙时代的自然环境与现在大不相同。
即便是细微的变化,也会改变动物们寻求生路的方式,更何况是沧海桑田的巨变。在大陆紧密相连的时代里,陆生动物基本上不必担心食物和水源的断绝。如此大的可迁徙面积,冷了就去赤道方向,热了就往两极方向。长此以往,除了进化出超强的行动能力和紧急情况下的求生能力,恐龙文明时代不需要考虑翻海越洋的移动。
而作为后来者的人类,我们面临的地球环境则完全不同,大陆的漂移隔绝了七大洲不同的人类部落。直到十五世纪的欧洲航海地理大发现,才逐渐让全世界不同种族、不同文明的人类走到一起。值得一提的是,在此之前,地球上虽然已经出现了以我国为代表的几个文明古国,但是与此同时的北美洲和澳洲,还处于原始社会阶段。
所以,人类和大陆漂移后的哺乳动物种群想要得到更好地发展,就必须进化出比恐龙时代更先进的大脑思维和创造能力。不是从南到北或者从东到西那么简单,如果遇到自然天堑的阻隔,就必须有新的求生方式。
著名的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在他的著作《物种起源》中指出,生物的进化是有连续性和选择性的。
比如北极熊,其实它们最早就是北美和北欧一带的高寒森林棕熊,阴差阳错地进入了北极地区。在更为苦寒的生存环境里,它们逐渐将毛色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并且进化出了更强的游泳能力,以及用来储存能量的巨大体型。但是为了在北极冰面行走,它们不得不放弃尖利的爪子。
恐龙与人类的不同进化方式也是如此,前者要应对一个相对单纯的竞争环境,所以要花费更多的精力用在捕食能力和自身防御能力,也就自然而然地重视体型和行动能力的进化,而忽略了大脑智商的发展。而我们则恰恰相反,并不是只追求身躯和四肢的强壮,在经历冰河世纪后更为复杂的地球生物圈里,果断选择改良头脑基因,让后辈子孙拥有更为精明的智慧。
所以,无论是恐龙还是人类,我们的进化都是根据实际的外部环境以及自身的具体特点,有选择而且有目的地对某项身体机能进行升级。
我国先秦古籍《山海经》里,记录了很多或许真的在这颗星球上曾经出现过的各种动物,也记录了它们的灭绝和衍生。
从三叠纪到白垩纪,一亿七千万年的时间,在诸多生物种类的竞争中,恐龙成为了当之无愧的地球霸主。而在它们灭绝之后,新的自然秩序再次进入混乱与纷争,六千五百万年后,人类文明终于站上了制高点。
也就是说,恐龙和人类虽然进化方式不同,但都成为了各自时代地球生物种类中的胜利者和佼佼者,是同样值得尊敬的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