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遏制微生物耐药性,携手打败“超级细菌”!

“医生,帮我开一些消炎药,来压一压炎症!”这样的错误观念,在患者中并不少见。“如不及时改正,抗生素滥用会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最后在真正需要抗生素治疗时,无药可用。”北京协和医院副院长杜斌说。

这一论断并非危言耸听,微生物耐药问题已成为全球公共健康领域的重大挑战。2022年1月《柳叶刀》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2019年,微生物耐药性感染直接导致了127万人死亡,间接导致了495万人死亡。

遏制微生物耐药已经上升到国家安全和重大战略的高度,2022年提高抗微生物药物认识周将“齐心协力,遏制耐药”作为主题。“听医生的话,不乱吃药”,合理使用抗菌药这把“双刃剑”;强化兽用抗菌药物管理,织密生物安全风险监测预警网络……从个人到行业,乃至国家多部门联动遏制微生物耐药的行动正在进行。

合理使用抗生素非小事

细菌、病毒、真菌、立克次体、支原体、衣原体……这些低等生物体有个统一的名字——微生物。它们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形体微小、数量繁多,人类借助于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上千倍才能观察到。

微生物也有“好”和“坏”之分,人类很早就会利用“好微生物”。比如,使用乳酸菌发酵酸奶,使用酵母发酵制作馒头。而当人体皮肤及黏膜受到损害,或免疫系统异常时,“坏微生物”就有可能入侵机体,进而繁殖引起感染。

青霉菌产生青霉素,使得抗生素的提取和应用成为可能,人类自此也开始获得了抵抗“坏微生物”的有效武器。“抗生素的发现与应用是医学史和20世纪科学技术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剂科主任赵荣生介绍,1928年青霉素的发现是人类和致病细菌的长期斗争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此后,随着抗细菌药物、抗病毒药物、抗真菌药物等各种抗微生物药物进入临床,人类有了抵抗多种感染性疾病的武器。

然而,抗微生物药物使用逐渐出现了不合理和过度现象,导致微生物耐药问题出现。加之新的抗微生物药物研发周期长,跟不上微生物耐药突变的速度,微生物耐药形势日趋严峻。“用高级别的药物来治疗简单感染,感染会治好,但带来的附加损害就是细菌对这种高级别抗生素可产生耐药性。”杜斌指出,“由耐药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是临床医生面临的非常棘手的挑战,临床预后往往不佳。”

“临床上,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预评估患者是否发生感染,并采集病患处的生物样本,对微生物进行鉴定,然后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对症下药,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主任徐英春说。

“对于存在药物过敏史的患者,用药一定要慎重。用哪种药物,采取何种用药方式,用多大剂量,用药频次如何,何时停止用药,都要遵从医嘱。”中日友好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徐浩提示。

强化兽用抗菌药治理

抗生素在动物养殖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动物要健康,畜牧业要发展,离不开科学使用抗生素。”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院长沈建忠介绍,“在畜牧水产养殖过程中,规范合理使用兽用抗菌药,不会导致药物残留超标,人们可以正常食用。但是,如果养殖者超量、超期、超范围地使用,将会造成食品安全问题,给动物健康和人类健康带来巨大风险。”

北京某畜牧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要让奶牛生产优质奶,减少抗菌药物的使用,关键在于牛群的健康管理。要重视牛群防疫,科学饲养管理。同时,要做好牛奶食品安全各环节的质量把控,严格落实技术要求。

据了解,近年来,全国畜牧兽医系统持续强化兽用抗菌药的综合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效。数据显示,全国兽用抗菌药使用量折合纯量从2017年的4.18万吨下降到2021年的3.25万吨,降幅为28.6%。

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副局长陈光华介绍,农业农村部紧紧扭住兽用抗菌药这个牛鼻子,围绕养殖环节用好药、少用药,重点做好“退”和“减”两篇文章。在退的方面,近年来陆续开展风险评估,禁止氧氟沙星等多种抗菌药用于食品动物,养殖环节全面停止生产使用促生长类抗菌药物饲料添加剂,实现对标欧盟国家标准,严于美、日、澳等发达国家。在减的方面,全面实施公益宣教行动,组织开展提高抗微生物药物认识周活动。在多项措施综合作用下,我国畜禽产品兽药残留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

“下一步,我们要织牢织密生物安全风险监测预警网络,快速感知识别微生物耐药性风险因素,不断加强兽用抗菌药综合治理,遏制动物源细菌耐药,提升养殖业绿色发展水平。”陈光华说。


抵御耐药性需多部门联动

事实上,2012年,我国就开始推行“限抗令”,严控抗生素类药物的使用。此后,国家卫生行政部门多次发布新规,抗生素使用的管控力度不断升级。

2016年,我国14个部门联合印发了《遏制细菌耐药国家行动计划(2016—2020年)》,在国家层面采取综合治理措施应对细菌耐药,对药物研发、生产、流通、应用、环境保护等各个环节加强监管。

2020年5月,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召开协商会,决定扩大世界提高抗微生物药物认识周的范围,将重点从“抗生素”改为“抗微生物药物”。同年10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将应对微生物耐药作为生物安全的八大领域之一。

近期,国家卫生健康委、农业农村部等13个部门联合出台《遏制微生物耐药国家行动计划(2022—2025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司长焦雅辉介绍:“行动计划将关注的领域从细菌耐药扩大到微生物耐药。多部门将群策群力,聚焦突出问题,有效控制人类和动物源主要病原微生物耐药形势。”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微生物耐药问题。国家卫生健康委在健全规章制度、完善技术规范、加强使用监测、开展专项整治、建立长效机制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焦雅辉介绍,我国临床使用抗菌药物的多项监测指标持续改善,细菌耐药形势整体稳中向好。我国已连续7年与世界卫生组织同步举办提高抗微生物药物认识周活动,中国政府的积极努力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肯定和认可。

“抗菌药是当前乃至今后维护人类和动物健康的宝贵资源,在挽救患者生命、提高养殖效益以及保障公共卫生安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沈建忠强调,“科学合理使用抗生素是一个系统行动,需要各部门密切配合,形成合力。”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资讯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来源互联网。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免责声明:本文旨在传递生物医药最新讯息,不代表生物之家网站立场,不构成任何投资意见和建议。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本文链接:http://swzj.com/cell/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