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家企业超20亿融资,上海细胞治疗产业风口已至

全球细胞治疗产业已经步入快速发展期,国内利好因素不断出现。

就在前不久,《上海市促进细胞治疗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2—2024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重磅出台。其中明确提出,到2024年,上海细胞治疗科技创新策源能力显著增强,临床研究和转化应用明显加速,创新资源要素高效配置,产业能级大幅提升,产业规模达到100亿元。创新人才汇集,各类科研机构、临床研究及服务平台等竞相崛起,科技领军企业集聚,建成科技支撑引领作用突出、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的细胞治疗创新策源地和产业新高地。

这一政策的出台,不仅为上海的细胞治疗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对于国内细胞产业的发展,无疑也具有极大的推动和示范意义。

事实上,从国内首款细胞治疗产品获批上市,到张江细胞治疗产业建成并扩张,上海细胞治疗产业早已发展多年。该项政策的发布,再次成为上海细胞治疗产业化加速发展的催化剂。


细胞治疗风口已至

细胞治疗是一种新兴的医疗方式,它是将特定功能的活细胞经过生物工程改造再次移植到患者体内,从而实现组织或器官修复的治疗方法。

相比于其他医疗手段,细胞治疗具有诸多优势。以细胞治疗的典型代表CAR-T治疗为例,这种疗法往往对癌症有突出的治疗效果。CAR-T治疗通过对人体T细胞进行基因治疗,让T细胞加入嵌合抗原受体(CAR),免疫细胞就此“武装起来”,从而抵御肿瘤细胞的侵略。与传统肿瘤治疗方法不同,癌症患者只需接受一次性的CAR-T治疗,便能达到长时间治愈,甚至永久治愈的效果。

2017年,细胞治疗首次获得商业化验证。那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了诺华公司研发的Kymriah和Kite研发的Yescarta,至此,全球细胞治疗进入了快速发展期。

在细胞治疗领域,中国与国际的差距并不大,并处于加速追赶当中:2017年,国内首批两款CAR-T治疗产品来自于张江的复星凯特和药明巨诺,并获批上市;2019年,张江细胞产业园落地,并持续扩建中,总规划面积将达1000亩,吸引了CAR-T和干细胞治疗的几十余家头部企业入驻。

本次上海出台的促进细胞治疗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行动方案,更是提出了打造“一核多点”的细胞治疗产业特色集聚区以及打造世界级细胞治疗产业集群的产业规划。具体而言,依托浦东张江细胞和基因治疗产业园,建设细胞治疗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核心区;依托浦东外高桥自贸壹号生命科技产业园,打造细胞治疗生命健康产业示范地;依托临港新片区生命蓝湾,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细胞治疗研发制造地;依托金山湾区生物医药港,打造国内一流的细胞治疗产品商业化生产地;推进嘉定南翔、宝山北上海、徐汇关港、闵行浦江、奉贤美谷等细胞治疗产业基地协同发展,打造世界级细胞治疗产业集群。

同时,政策上加大扶持力度,对在本市注册的企业、获得上市许可并在本市转化的细胞治疗产品,给予最高3000万元的资金支持。支持细胞治疗相关企业购买生物医药产品责任保险,对符合条件的主体保费给予50%的财政补贴等等。
对此,海望资本投资部高级投资经理肖欣怡认为,这项政策发布是细胞治疗赛道的一个重大利好。她说,“这项政策的公布将对细胞治疗产品创新、监管审查、产业链发展等方面均有重要的积极影响。”

首先,细胞治疗企业将更注重产品创新,更多创新型的细胞治疗产品将会加快上市。这项政策颁布显示着国家对细胞治疗的重视,未来将会有更多资金和资源投入该领域中,中国细胞治疗产品的创新能力将进一步增强。

其次,细胞治疗的监管审查制度将进一步完善,加速细胞治疗的商业化落地。肖欣怡说,“与国外相比,中国细胞治疗的临床监管、产品申报和医学伦理等均有不少努力的空间,这项政策也说明监管部门正持续努力,为细胞治疗企业打造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

最后,细胞治疗上游产业将更受重视,未来将有更多拥有核心技术的上游明星企业诞生。肖欣怡谈道,“细胞治疗产业链上游被卡脖子情况同中游的医药研发一样严重,这项政策颁布显示出政府将大力支持细胞治疗产业链上游的发展,未来将更重视产业链上游核心技术研发和相关人才引进。”


上海17家细胞治疗企业获超20亿融资
根据张通社Link数据库显示,2022年一共有17家上海细胞治疗企业获得超20亿元融资。这种融资情况对于仍处于“资本寒冬”的当下,无疑更显弥足珍贵,这也从侧面印证资本市场对上海细胞治疗产业的关注与看好。

从上述融资数据来看,除去战略融资外,这11起融资处于早期的天使轮和A轮阶段,B轮和C轮仅有4起。由此可以看出,上海细胞治疗产业是一片新兴领域,仍然处于较早期阶段,未来有着很大的发展潜力。

从融资区域看,17家企业中11家位于浦东新区,其中9家位于张江高科技园区。从此能够看出,张江具备着细胞与治疗产业的集聚优势,它将成为上海乃至全国细胞治疗产业的领先区位。

从细分赛道来看,专注于免疫细胞治疗的企业占据多数,其中包括专注于实体瘤TIL治疗研发的君赛生物、专注于NK治疗的恩凯赛药、拥有多款CAR-T在研药物的原启生物。除此之外,一些企业专注于干细胞治疗如跃赛生物和赛立维生物。

从融资金额来看,18起融资事件中有8起超过亿元。比如原启生物获得了1.2亿美元的B轮融资,领投方包括泉创资本、启明创投和健壹资本等。原启生物是率先针对肝癌、卵巢癌等实体瘤而研发CAR-T产品的公司,并且相关产品已处于临床中后期。另外,它还率先布局TIL领域,解决多项瓶颈问题,并有多条TIL管线在研。

另外一家倍受资本青睐的企业是去年年末创立的毕诺济生物,今年它获得两轮天使轮融资,每一轮融资均过亿元,投资方同样亮眼,包括药明康德、高瓴资本等等。毕诺济生物是由董晨院士创立,专注于T细胞领域,致力于开发CAR-T、TIL和Treg等一系列T细胞治疗方案,目前,首个产品BEN101已经进入研发与药理毒理试验阶段,并已开启临床准备工作。

除了上述两家企业外,在干细胞和免疫细胞方面都有产品处于研发或临床阶段的邦耀生物获得了上海自贸区基金、天士力资本等的超2亿元B轮融资;专注基于iPSC衍生的CAR-NK技术开发通用型量产化免疫细胞产品的星奕昂生物科技获得了5000万美元的A轮融资,投资方包括辰德资本、雅惠投资、IDG资本等等。


谁是细胞治疗产业投资的“潜力股”?

自2016至2021年,全球细胞与基因市场从0.5亿美元增长到27.8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153%,预计未来市场还会保持高速增长。在中国,2016至2021年,中国细胞与基因治疗市场从0.02亿美元增长到0.4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12%,预计2025年整体市场规模达到25.9亿美元。

大量涌现的玩家对于细胞治疗行业是一件好事,这能迅速推动整体产业的发展,但是这也迎来了另外一个问题:对于细胞治疗行业投资来说,如何在众多企业中搜寻到到优秀的“潜力股”,筛选这个领域的初创企业有什么样的标准?
细胞治疗的产业链分属于提供设备、原料和试剂的上游企业,专注于医疗研发的中游企业和作为下游的医院与诊疗中心。海望资本高级投资经理肖欣怡认为,目前细胞治疗产品距离大批量上市还为时尚早,因此,细胞治疗的投资机会往往集中在中游和上游。

首先,重点关注免疫细胞治疗和干细胞治疗,并持续跟踪国外研发进展。免疫细胞和干细胞是细胞治疗领域迅速发展的两大赛道,未来这两条赛道将涌现众多满足医疗需求的新兴企业。

同时,国内和国际上的技术差距依旧存在:全球获批上市的细胞治疗药物有44个,申请上市的8个,临床2-3期200多个,而中国获批上市的细胞治疗药物仅有2个,申请上市的2个,临床2-3期10多个。“投资还需密切关注国外最新的研究进展,并在技术层面上探讨可行性,找到中国的潜在标的企业。”肖欣怡说。

其次,关注创始团队的核心技术优势和工艺生产控制能力(CMC)。所谓核心技术壁垒是指创始核心团队的技术背景是否深厚,他们的核心技术其它团队是否难以复制。CMC分别指的是Chemistry、Manufacturing和Control三个词汇的首字母,CMC贯穿于医药研究、临床到上市的各个环节,它保证了药物在大规模生产过程中保持高质量,是药物最终能否商业化的关键指标。

“因此在选择潜在标的企业时,不仅仅关注团队是否具有核心技术壁垒,还需要团队是否具备能实现大规模工艺生产与控制的能力。”肖欣怡说。

最后,重点投资产业链上游,具有核心技术壁垒的企业。细胞治疗产业刚刚步入快速发展阶段,相比于尚未成熟的下游环节,为中游药企提供设备、试剂及原料的上游厂商有着巨大的投资价值。拥有核心技术壁垒的上游企业往往有着很强的竞争优势,能够成为整个产业的“买水人”。

如何找到上游优质的企业?“中游制药企业需要上游设备、试剂和原料进行研发生产,因而对上游企业更加熟悉,借助于合作的中游企业,搜寻上游的优秀企业是一种有效的方法。”肖欣怡说。

总体而言,细胞治疗属于“高精尖”的高科技赛道,产业的成熟与发展有待于高水平人才、投资机构的支持与政府的扶持,唯有多方位共同努力,方可迎来产业高速发展与高效升级。

从全球来看,中国与国际一线水平的差距并不大,中国的细胞治疗产业完全有机会追赶,乃至赶超国际一线水平。从人才聚合到产业集聚,从技术创新到资本加持,从政策扶持到监管完善,上海细胞治疗产业正在迈入一个快速发展阶段。相信不久的将来,上海细胞治疗产业将成为比肩国际水平的新赛道。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资讯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来源互联网。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免责声明:本文旨在传递生物医药最新讯息,不代表生物之家网站立场,不构成任何投资意见和建议。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本文链接:http://swzj.com/company/1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