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身女性冻卵有望放开,最该关注的问题是什么?

单身女性冻卵终于要放开了吗?

近日财新网发布消息称,国家卫健委有关部门正组织征求专家关于放开单身女性冻卵的意见。这一消息仍有待官方确认。不过,围绕相关问题的讨论又重新热起来了。

事实上,关于单身女性冻卵是否放开的问题,各界人士争议已久。

据一位长期研究卫生政策的专家介绍,在中国,冻卵属于限制性辅助生殖技术,只能应用于不孕症治疗中取卵当日无精子暂时无法实施精卵结合情况下的应急冷冻、剩余卵子保存,以及在肿瘤患者的生育力保存中尝试应用,还未对健康的未婚未育女性开放。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育观念的改变、辅助生殖需求越来越多样,针对冻卵问题的意见开始撕裂。与有需求的单身女性和部分较为激进的法律界、医学伦理界人士的积极推动的态度不同,卫生主管部门、相当一部分临床专家、辅助生殖专家对此态度是谨慎、迟疑,甚至是坚决反对的。

两年前,在公开回复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相关提案时,国家卫健委重申了原卫生部颁布的《人类辅助生殖技术规范》的规定——“禁止给单身妇女实施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其中,冻卵也是辅助生殖技术范围。

在上述答复函中,国家卫健委虽然也表示要完善辅助生殖相关法律法规,但是也提出了对允许单身女性冻卵的担忧,包括女性健康、子代健康,以及技术滥用等问题,也担心将冷冻卵子技术称为“后悔药”“生育险”的说法会误导大众,从而“带来技术风险和不良社会”影响。


对放开单身女性冻卵的问题,实际上官方并未“松口”。

在这种情况下,单身女性冻卵真的会放开吗?放开之后,真正需要关心的问题是什么?

最快也要半年到两年

不想结婚但是想有一个孩子,是很多单身女性在看到可爱宝宝时,都会产生的想法。而在现实中,实现这一想法可谓困难重重。限制冻卵就是其中之一。

所谓冻卵,也就是卵子冷冻技术,按照国家卫健委在回复前述全国政协委员提案时所说,是将卵母细胞进行冷冻和超低温保存的技术。在中国,这种技术主要用以治疗不孕症及保存女性生育力,按照辅助生殖技术管理。

也正因如此,依据2001年原卫生部《人类辅助生殖技术规范》关于“禁止给单身妇女实施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条款,单身女性冻卵也是一并被禁止的。


这次真的要放开单身女性冻卵禁令吗?

对此,专业人士认为这是很有可能的。“这也是鼓励、促进生育的重要措施。”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前任院长、锦欣生殖首席战略官段涛向虎嗅表示。

可以看出,现行规定中,冻卵与生育紧密联系,对单身冻卵的限制,也与当时的人口政策密切相关。

时至今日,情况已发生很大改变。

近期全国已有15个省份公布了2022年的生育情况,陆续公布人口情况的省份中,有8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人口出现负增长。

从政策层面,中国的人口政策也在持续调整。2021年7月20日,随着《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正式发布,中国已经进入了三孩生育政策时代。

单身女性的生育权问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就在前不久,四川卫健委在生育登记服务管理管理中,取消了“结婚”这一限制条件。此前,广东、陕西、安徽等省份也已执行。生育登记逐渐变成一种统计手段,而不是限制手段。而这也为单身生育减少了一个障碍。

同时,单身女性辅助生殖、冻卵等放开限制的讨论也越来越多。

随着社会的发展,晚婚晚育,甚至不婚不育的趋势已成定局。

国家统计局公布《中国人口普查年鉴-2020》显示,2020年中国人的平均初婚年龄为28.67岁,相比10年前(2010年)的24.89岁,涨了近4岁。很多人干脆不结婚了。2022年,中国结婚人数已经跌破了800万大关,不到2010年的一半。单身女性总数达到3800万人。

在生育年龄上,20到24岁生育的女性比例也在大幅下降,30到34岁甚至更高龄的女性逐渐成为生育主力军。

来自《中国辅助生殖研究报告:2023》

但是客观来说,女性因为生理原因,是有“最佳生育年龄”的,一般来说34岁是一道“门槛”。而这段时间也正是女性学业、事业发展的关键期。自我成长或者生儿育女似乎成了一道选择题。

从这个意义上讲,冻卵更像是为追求自我成长的女性,提供了一条与生育年龄焦虑达成和解的出路。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副教授张羽,还曾以“35岁前,要么生产,要么冻卵”为主题在“知乎”上开班授课。

经济学家任泽平团队与辅助生殖龙头锦欣生殖联合组织的辅助生殖需求调查显示,超六成受访者希望通过冻卵保存生育能力。仅通过单身女性冻卵,2030年在中国就可以多诞生8.4万名到16.8万名婴儿。

不过,这个过程并不轻松。段涛预计,即便单身女性冻卵政策确实有意放开,最短也需要半年到两年的时间才能落地。

政策制定有其流程。通常来说,只有确定要落地执行,才会进入征求专家意见的流程。征求意见之后,还需要经过讨论形成初稿、公开征求意见、再修改等。

虽然历史上也曾有过在几个月甚至几周之内发布新政的情况,但是,资深医改专家徐毓才认为,冻卵涉及伦理问题,更加复杂,预计时间还会比较长,需要更多的“内部”论证。

徐毓才向虎嗅分析指出,单身女性冻卵放开是重要且紧急的,因为事关人口均衡发展,不能再拖下去了。然而,这项政策也确实还存在技术问题、伦理问题,其对于后代的安全性还缺乏长期观察,从全球范围看,也没有“普及”用于年轻人给“未来”留机会的情况,因此,总体上搞“合法化”还需要谨慎。在此基础上,他也认同,这项政策要到落地,最快也得半年以后了。

而且放开后一切也才刚刚开始。


“后悔药”真的有用吗?

冻卵被称为“后悔药”、“生育险”,其背后是人类对抗时间的一种努力,也被赋予了“男女平等”等诸多政治的、社会的意义。但是实际上,在生育力保持方面,冻卵并不是万能的,释放生育潜力,放开单身女性冻卵也只是第一步。

从技术层面上说,冻卵技术已经有较大的发展,是一个相对成熟的医疗技术。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并非100%有效。这也是除了伦理、法律讨论,最常被提到的限制理由。

根据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科副主任医师马翔等人撰文,尽管通过冻卵生育所生的孩子,并未发现先天性异常的风险,但是有效率的问题还是值得关注。

通过冻卵生育,需要经过卵子复苏、精卵结合、受精卵移植,再到妊娠、分娩等一系列过程。美国生殖医学会和辅助生殖技术学会联合发布的冻卵临床指南显示,从复苏到最后妊娠,综合妊娠成功率仅为2%到12%。

整个过程中,如果采用玻璃冷冻技术,卵子复苏成功率约为90%到97%,精卵结合的成功率不到80%,受精卵移植成功率可以低至17%,最高也只略高于40%。

而且有效率与女性冷冻卵子时的年龄也有关。如果年龄较大,就需要冷冻更多的卵子以保证成功率。比如,38岁女性冷冻30个卵子有80%的机会获得活产(即顺利生下新生儿),44岁或以上的女性即便是冻了90个卵子也只有50%的机会获得活产。

3.png

第一次冷冻保存年龄不同,最终活产率不同。

来自美国学术刊物《生育与不孕》(Fertility and Sterility)

国外一项调查显示,80%以上的卵巢功能减退或高龄女性后悔了,原因就包括冷冻的卵母细胞数量少,以及使用冷冻卵母细胞获得的活产儿概率低于预期等。

对此,马翔等人建议,冻卵前医患要有充分沟通,因为社会因素选择冻卵要慎重。

更加重要的是,因为上述流程,政策层面上的挑战也更大,包括单身女性辅助生殖、代孕等都是非常棘手的问题,每一步对现行政策、观念都是巨大的挑战。


段涛向虎嗅分析称,单身女性冻卵之后有三种可能性。

第一种是这位女士有生育意愿,冻卵后结婚了,在婚姻框架内通过辅助生殖或自然受孕的方式完成生育。这是最符合现有法规、政策和观念的。

第二种,就是冻卵后,她一直没有结婚,又想生育,这就需要通过辅助生殖的方式,需要政策跟上,允许单身女性接受辅助生殖。

第三种,单身,想生但是自己身体条件又不允许,没办法怀孕的情况,那就涉及代孕的问题。“所以放开冻卵只是第一步。”段涛告诉虎嗅。

这之后的每一步都更加艰难。“后续可能需要根据大家对事情的接受程度去放开,需要较长的时间和其他配套措施落地。”段涛说。

无论如何,这是一个重要的机会。徐毓才向虎嗅表示,现在很多年轻人生育欲望太低,选择不婚和丁克的比较多,如果有了“冻卵”合法化,就有可能给这些年轻人留下一颗“火种”。这也就是为那些有朝一日又想生儿育女的人“保留机会,留下火种”。

段涛也认同“这其实是给大龄女性一个机会”,至于目前存在诸如有效率、价格等方面的争议,应该让当事人自己权衡利弊,做出选择。

毕竟,也并没有任何一项医疗技术,是可以100%解决问题,而没有任何“副作用”的。


真正需要关注的事情

冻卵给了女性延长生育年龄的可能性。前述长期研究卫生政策的专家认为,无论是从人口增长的角度,还是从社会文明进步、保障女性生育权的角度,允许女性冻卵都是非常重要的,“法律应当为女性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应当允许女性对其自身的婚姻与生育时机作出合理的安排和选择。”

不过,它并非只有好处。可以看到,即便是美国也是在2012年末,生殖医学会才将其应用范围扩大到实验室之外。

这位卫生政策专家同时提醒有冻卵需求的女士们,“女性卵子冷冻技术是有创操作,在取卵和卵子冻存、解冻、移植过程中均存在技术风险”,同时,她建议在政策放开前由临床专家牵头制定临床操作标准及质量控制规范,避免技术的滥用。

此外,这位卫生政策专家认为,该技术应该在公立医院首先开展,这样才能“保证技术实施质量,同时收集患者数据,为技术的提升及下一步的推广积累患者证据;为了防止滥用,还应该严格控制价格,由国家有关部门制定该技术收费标准和收费范围;还需谨慎限定冻卵与辅助生殖的关系,警惕代孕等伦理问题的发生。

这位卫生政策专家还强调,冻卵与辅助生殖二者之间并不是包含关系,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如果希望用冻卵生育,必须借助辅助生殖技术;但是,冻卵与辅助生殖之间并无必然的逻辑联系,因为所存储的冻卵的最后命运,并不一定走向辅助生殖技术。“当事人可能最终放弃冻卵,这些没有被使用的冻卵可被用于捐赠(譬如捐赠给科研机构)或被毁弃。”她向虎嗅表示。

这其中既有段涛所说的第一种可能,也有完全放弃生育的可能性,还蕴含着滥用的风险。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国熙在2020年发表的《论地下商业冻、捐卵行为中的卵子流动》一文透露,在公立医院冻卵受限的情况下,提供跨境冻卵的商业服务得以发展。其中最大风险是单身女性的卵子被盗用。在国际交易市场上,亚裔女性的卵子很受欢迎,中国白领女性的卵子更是供不应求。

国熙在总结中提到,商业冻卵等灰色产业,长期缺乏公权力监督,可能会导致出现社会问题。而从长期看,在冻卵走向合法化的过程中,生育的私密性与自然性被打破,势必有很多伦理的、法律的、技术上的难题需要解答。其间,“生育活动的个人性和社会性都应被重视”。

这也意味着,放开对单身女性冻卵的限制的同时,也需要从舆论、法律储备等方面,为其做好充分的准备。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资讯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来源互联网。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免责声明:本文旨在传递生物医药最新讯息,不代表生物之家网站立场,不构成任何投资意见和建议。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本文链接:http://swzj.com/heredity/7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