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毅,一位堪比钱学森的当代生物科学家!

古时陶渊明纵情山水、采菊南山,不愿出仕为官;又有林和靖独居孤山,养鹤植梅,拒绝朝廷征召,而今则是科研工作者饶毅公开放话"以后专心搞科研,永不参选院士"。为什么饶毅会如此说?难道他真的淡泊名利,看破一切名利地位?

人民日报社副社长李泓冰评饶毅,是一位堪比钱学森的当代科学家;与饶毅同是科研工作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施一公夸饶毅是忧国忧民的科学大家,光明磊落、正人君子。

然而在饶毅自己看来,生在和平时代、长在和平时代的他完全无法同张昌绍等人相比,是绝不能称为"爱国科学家"的。

如此看来,饶毅名副其实,清醒自省、看淡名利,可他确实是因自身品性,放弃参加院士选拔的吗?


努力学习,赤子情怀

饶毅一九六二年出生,老家是江西省南城县,家境普通,自小学习成绩优异。高考恢复后,他考入江苏医学院,五年本科毕业,未和多数同学一样直接工作,而是选择继续进修。

饶毅用了两年时间完成上海第一医学院的硕士课程,又在一九八五年时前往美国,入读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学神经科学专业。他随着美国科学院士做博士论文研究,又靠努力考入哈佛大学,获得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博士。

一九九四年,饶毅进入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担任解剖和神经生物学教员,一九九五年成为华盛顿大学医学院助理教授,二零零六年在美国西北大学费恩伯格医学院当临床神经科学研究所主任和神经内科学讲席教授。

于此时的饶毅而言,他早已功成名就,是行业内数一数二的出色人士,可哪怕他的手中握着的是华人在美国难以轻易拿到的、称心如意的工作,他亦没有感到任何满足。

因为在饶毅的心中,如同万千留美的中国学者一样,始终牵挂着祖国的科学技术和华裔在外面临的待遇问题。

饶毅愿意花费大量时间来维护每一位他所能帮到的华人,他写信给美国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提醒他们,在该组织长达百年的历史中,几乎少有华裔领导和亚裔主编、副主编。

或许在旁人看来,饶毅此举无疑是闲得无聊的行为,可偏偏,在饶毅此封信件以后,确实有一位教授成为了JBC历史上第一位华裔副主编。谁也不能否认,这样的结果正和饶毅的呼吁有关。

诸如此类的事情,饶毅做了很多,比如给CELL主编写信,希望能增加亚裔科学家的比例,又比如向美国神经科学会提出,在该组织领导位置上没有一位华裔学者的现状等等。饶毅用他的行为向世人表明了他一心向着国家、向着每一位华裔工作者的赤子情怀。


困难重重,不忘初心

二零零七年,自认为准备充足的饶毅辞掉美国高薪工作,拍拍手转身回到国内,担任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的院长。

对饶毅来说,能用自己一身学识来帮助祖国发展,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可同时,饶毅也很清楚,国内的科学发展状况不容乐观,亦有很多难题等待着他去一一解决。

首先面对的,是他的小儿子不能习惯国内生活的困境,饶毅想了很多办法,帮助小朋友来适应中国种种,让小朋友最终爱上了祖国、爱上了北京这个家。

与此同时,饶毅又从自家小朋友联想到无数身在海外的华侨同胞,他希望可以利用自身的影响力,吸引越来越多中国学者回国效力,为祖国的科技发展贡献一份力量,让世界看到中国科技的改变和进步。

其后,饶毅发现了中国科研界普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某些学者根本无法静下心搞科研,反而常常想一些歪点子去弥补自己科研成果上的不足。

对此,饶毅非常恼怒,认为这些科研学者败坏了科研风气。他似乎从不懂什么"曲线救国",而是直接公开怒斥同行的不道德行为,举报某些不良论文,质疑当中造假内容。


专心科研,不再参选

二零零一年,饶毅收到中国科学院的院士选拔通知。在众多竞争者里,他的年纪不算大,回国工作的时间也不长,可却是最有希望夺取院士头衔的人。

因为他的成绩非常出色,是神经学专业最具知名度和权威的领头人之一。但现实出乎意料,饶毅不只没有当选院士,甚至在第一轮便以很低的票数落选。

对于这个结果,饶毅只用了短短数言给予回复,"大家都知道原因"、"落选在意料之中",并且公开表示,自己以后只会专注科研,再不参加科学院院士的选拔。

就在世人皆为他抱不平时,饶毅果然转身回到自己的领域中,继续一直热爱的科研工作。为什么饶毅会无缘科学院院士?

无论落选的原因到底是什么,饶毅始终是中国出色的科学家之一,一心为国、坚守原则、极有远见、深爱科研,理应得到世人的尊敬和佩服。

至于他不再参选科学院院士这件事,虽然同他自身品性有些许关联,但更多的却是饶毅足够清醒,他明白什么东西是自己一定要完成的,什么东西是可以舍弃的,故而他只是选择了自己该选择的那一份罢了。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资讯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来源互联网。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免责声明:本文旨在传递生物医药最新讯息,不代表生物之家网站立场,不构成任何投资意见和建议。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本文链接:http://swzj.com/talent/3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