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2月7日晚,2023年度沃尔夫奖揭晓,科学类奖项授予了数学、医学、农业和化学领域的杰出科学家。
华裔化学生物学家何川教授因其在 RNA 表观遗传学领域的开创性贡献与东京大学的 Hiroaki Suga 和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的 Jeffrey W. Kelly 共同获得了 2023 年的沃尔夫化学奖。
以表彰他们揭示 RNA 和蛋白质的功能和病理性功能障碍,并创造了以新的方式利用这些生物聚合物的能力来改善人类疾病的策略。
来源:wolffund.org
沃尔夫奖该由位于以色列的沃尔夫基金会颁发,旨在表彰农业、化学、数学、物理、医学和艺术领域的最伟大成就。该奖项成立于 1978 年,奖金为 10 万美元。
沃尔夫奖具有终身成就性质,是世界最高成就奖之一。有三分之一的沃尔夫奖获得者也获得该领域的诺贝尔奖,在这些领域,沃尔夫奖的权威性和影响力仅次于诺贝尔奖,也因此沃尔夫奖被称为「诺奖风向标」
此前,获得过沃尔夫奖的华人科学家有,吴健雄(1978 物理学),陈省身(1983 数学奖),袁隆平(2004 农业奖),钱永健(2004 医学奖),丘成桐(2010 数学奖),邓青云(2011 化学奖),翁启惠(2014 化学奖)
何川教授是第一个提出 RNA 修饰是可逆的并且可以控制基因表达的人。他的开创性研究帮助开辟了「表观转录组学」的新领域。
获奖后,何川表示:「我感到非常激动和荣幸。我要感谢我所有的现任和前任同事。他们是使这成为可能的人,感谢他们在过去 20 年半的时间里给予我的支持。我迫不及待地想看到我实验室的下一个发现。」
「RNA 表观遗传学」第一人
何川出生于贵州,曾就读于凯里第一中学,1989年考入中科大应用化学系学习,2000年获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博士期间师从生物无机的大牛院士 Stephen J. Lippard 教授。
博士毕业后何川在哈佛大学跟随 Gregory L. Verdine 教授做了两年博后,这时他的研究方向开始转入核酸领域。
2002 年何川进入芝加哥大学化学系,担任化学系助理教授,6年后晋升为副教授,然后短短两年后又晋升为芝加哥大学正教授。从副教授晋升正教授,他仅花了两年,在美国获得终身教职的人年龄中位数在 55 岁,而何川获得正教授职位时仅 38 岁。
而何川最引人瞩目的科学成就同样在这一时期提出。2010 年,何川首次在Nat. Chem. Bio 杂志上提出了「RNA表观遗遗传学」这一全新的概念。紧接着,2011 年,何川团队就证实了这种新机制,何川的团队首次发现,在一种酶的作用下,RNA甲基化是可逆的,这表明,基于RNA的基因调控系统存在。
这一结论,颠覆了人类对基因表达的认知。分子生物学最核心的规则,即分子生物学中心法则认为,遗传信息是从DNA传递到mRNA,再传递到蛋白质中的。因此,许多科学家认为mRNA只不过是一个传递者,将细胞核中编码的遗传信息送往细胞质中的蛋白质工厂。这也是很少有研究者关注mRNA修饰的原因之一。
自此打开了「表观转录组学」的新蓝海,相关的研究和论文在全世界范围内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十年时间过去,大量在此领域耕耘的实验室和药物开发公司已经进入临床应用阶段。
何川及其团队还阐明了 RNA 甲基化如何调节基因表达的关键途径。这项研究为我们目前了解此类修饰如何影响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铺平了道路。
何川的研究涵盖广泛,从 RNA 生物学。化学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表观遗传学和基因组学。交叉领域和深厚的化学背景是何川实验室的两大特点,让何川在核酸领域的研究如虎添翼。迄今为止,何川与XX相关的几篇论文单篇引用次数已近 3000 次,何川 h 指数达 150。
来源:谷歌学术
值得一提的是,2018 年一位清华学生在何川实验室进行了为期 11 周的学习,并给出一些有趣的评价,也让我们得以一窥大牛实验室的运作模式:
图源:清华学堂生命科学实验班
至于为什么是「表观遗传」?
何川表示没有表观遗传学,就不用谈人的复杂性,他说:「我们的基因组里面只有大约 1.5% 是编码蛋白的,导致的结果就是我们的不同蛋白数量比以前想的少, 而人体每个细胞每个组织的多样和复杂性是由基因表达调控来实现的,基因调控至关重要。」而就非常复杂的基因调控机制来说,何川认为,「相对来讲,最复杂的就是表观遗传学,它是基因调控一个重要的手段,而且很多情况下它可以遗传,且受环境影响。」
最近,何川及其团队开发了一种 RNA 去甲基化方法,该方法能够显着提高植物的产量和耐旱性,目前正在新创建的普利兹克植物生物学中心进行实验。
「他开创性地发现了可逆 RNA 甲基化及其作为基因表达调控新机制的作用,彻底改变了我们对 RNA 在基因调控中的作用的理解,」芝加哥大学化学系主任 Viresh Rawal 说,「沃尔夫奖是对他在该领域的巨大影响的当之无愧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