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尿酸女王”华熙生物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全】

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随着玻尿酸龙头企业华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熙生物”)被凤凰网、澎湃新闻等媒体曝出与小股东股权纠纷,华熙生物深层次的矛盾或将逐步显现,使其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

据媒体报道,华熙生物前员工正在向监管部门举报华熙生物董事长赵燕,称其在股票解禁前,以生计为要挟,强制以2亿元回收员工所持价值8.8亿元的股票。同时,华熙生物董事长赵燕的创业伙伴、华熙集团联合创始人之一崔广平也称,自己多年分红未能兑现。此事已收到证监会、山东证监局回复,正在介入调查。

不过,此事甚为蹊跷。山东证监局工作人员对媒体回应称:“投资者之前举报的,山东局已经办理并向投资者答复了;近期的举报正在办理当中。”而华熙生物相关人士则称,此事还需验证真伪,且等国家有关部门做过定论,公司会针对此事进行正式回应。


强制低价回收员工股票?

按照媒体报道的说法,2018年6月,华熙生物准备在科创板上市。股改前,赵燕控股的华熙国际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熙集团”)约80位员工成立了四家有限合伙企业入股了华熙生物。这四家企业分别为华绣(天津)商业管理合伙企业、润熙(天津)商业管理合伙企业、润美(天津)商业管理合伙企业及熙美(天津)商业管理合伙企业,普通合伙人是北京顺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当时,员工入股的价格为每股18.13元(35倍左右的PE),总投入金额1亿元。

2019年11月6日,华熙生物在科创板上市,上述4家员工持股公司的股票锁定期一年,而华熙生物控股股东、赵燕实控人的华熙昕宇投资有限公司的股份锁定期为5年。

2020年7月,华熙生物的股价达到140多元每股,就在员工们解禁期前,赵燕指示相关人员要求这些员工以每股90元的价格卖给她。赵燕在开会时公开表示,“留股不留人,留人不留股”——股票卖了就能留在公司上班;不卖的等解禁期一到就必须走人,而且GP也不会帮他们减持。

对员工而言,反正是赚了,于是有一部分人低价把股权卖给赵燕。赵燕花2亿元得到了8.8亿元的股权。而那些不愿意贱卖股票的员工,果然被要求主动离职,不离职就强行下岗,每月只发1450元的生活费。


合作伙伴被坑?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民事裁定书(2020)京民终704号》显示,许新升曾实际控制的北京生物产业孵化基地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开发建设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五棵松地区的“中国生物技术学术中心项目”,后在2005年6月20日转让给华熙国际集团,代价是1个亿,但前四次支付4000万元后,第五期转让费6000万元并未直接支付,而是华熙昕宇替许新升实际控制子公司黑天鹅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换取代持了锦州银行的3000万股。只不过华熙昕宇后来分红后,华熙昕宇予以否认在前述冲抵及支付安排,双方一直处于争议状态,所以许新升要求支付6000万元及及利息和律师费损失。不过二审法院维持一审法院“许新升并非本案适格原告”,驳回上诉,维持原裁定。


合伙人被坑?

据报道,1999年和赵燕一起创业的崔广平,是华熙集团联合创始人、副董事长。创业之初,崔广平和另外一个小股东蔡彤并未进行工商登记,而是由赵燕代持。不过双方签有协议,崔蔡2人享有10%的利润分红权。(这个怎么和后来的锦州银行股权代持有类似操作?)

崔广平自述,他曾多次要求分红,但赵燕对此置之不理。更令人感到匪夷所思的是,利润分红证明锁在公司保险柜后不翼而飞。所以23年来崔广平都没有获得分红。

不过,有不少关于崔广平说法的文章很快删除,具体情况华熙生物也未有回应。


登上胡润百富榜的“玻尿酸女王”

90年代初,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生物系的赵燕,不甘于留校任教转战海南下海淘金。1992年,海南的房地产行业迎来大爆发让赵燕快速起家:“原来我12万买的土地,一个星期一个价,所以那3块地,最贵的一块卖出去时大概一亩300多万元。”。

2000年赵燕在北大EMBA项目学习,通过郭学平等人了解了“一个玻尿酸分子能锁住1000个水分子。”于是在2001年,赵燕为山东福瑞达生物医药有限公司(山东福瑞达生物化工有限公司)注资1200万,置换了50%的股权,将其更名为华熙福瑞达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随后通过复杂的股权变更和公司更名,最终拥有了该公司100%股权,更名华熙生物,并推动港股上市。

2007年,华熙生物在港股上市,2017年,华熙生物不满股价跌跌不休,选择了退市。彼时,华熙生物港股股价在14.30港元附近,PE约20倍,而生物医药行业市盈率历史平均水平约在38倍左右。

随着近年来医美行业的火爆,华熙生物转战科创板后,股价曾在2021年7月涨至314.09元的最高点,市值突破1500亿元,赵燕的身价一度超过880亿元。福布斯中国2020年最杰出商界女性榜,排在第19名;2021年度中国最杰出商界女性排行榜,排在第16名;2022年度中国最杰出商界女性排行榜,排在第11名。2020年,赵燕以449.7亿元财富位列《2020福布斯中国400富豪榜》第74位。2021年,赵燕家族以565亿元财富名列《2021年胡润百富榜》第104位。2022年,赵燕家族财富495亿元财富名列《2022胡润百富榜》第93位。

说起山东福瑞达生物股份,其实和华熙生物算是师出同门。中国玻尿酸之父张天民,1980年就从人的脐带及鸡冠中提取出玻尿酸,徒弟郭学平和凌沛学都曾是玻尿酸领域的研究人员,也是张天民的徒弟。

福瑞达生物是山东福瑞达医药集团下属企业,成立于1998年,创始人凌沛学。

福瑞达主要有两个公司,一个是做原料的,就是华熙集团入股的华熙生物;一个是做化妆品等民用产品的山东福瑞达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就是现在的大家看到的福瑞达。目前两者之间已经没有了任何股权关系。

但华熙生物成为“全球最大的专业玻尿酸生产企业”后,一直想取代占福瑞达玻尿酸护肤领域技术第一的市场认知。为此,双方在2000年还发生了一轮“口水战”。

2020年4月17号,华熙生物也发布了一条《致广大消费者的公开函》。相对于福瑞达的不点名,华熙生物则更加直接,公开声讨山东福瑞达生物工程有限公司部分网商借“华熙”宣传,误导消费者。

随后,4月18日凌晨,福瑞达在其官方公众号紧急发布《致广大消费者的一封公开信》予以回应。

不久后的5月11日,福瑞达在其官方微信公众号“福瑞达生物”中发布《黑公关,违法吗?!!!》一文,其中提到自4月中旬以来网上出现许多刻意攻击福瑞达及旗下品牌的文章,福瑞达生物指出,这些抹黑福瑞达的文章有不少疑似属于“黑公关”行为,已经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正常发展。

福瑞达和华熙生物争夺的背后,其实是确保各自为玻尿酸龙头的地位,争夺终端市场。

2021年,赵燕女士做客混沌,分享了《华熙生物——持续破界创新背后的底层支撑和组织建设》的课程。其中,在课程最后,赵燕总结称“我一直提倡人做事一定要跟着事情走,做的事一定是要对社会有益的事,然后钱跟在人的后面,这样才不会走偏。”、“我的价值观一直是坚持、坚守、创新、担当。”、“所以终归,我觉得我们做事情一定要从善心出发,才能会有好的结果。”

然而就是一个以“做人”“担当”为理念的百亿富豪,屡屡被合作伙伴、员工爆料甚至对簿公堂,而且这次事件闹得沸沸扬扬,华熙生物却好像没有发生一样。不辟谣,不解释,让很多投资者感到了无语。

值得关注的是,自11月2日媒体报道华熙生物被小股东举报后,股价总体呈下跌趋势。截止2022年11月11日收盘,华熙生物总市值为514.91亿元,市值较7月份蒸发近千亿。

中国风险投资之父成思危曾公开表示过,“信用诚信,是最基本的东西,当前诚信建设还需要不断地加强。中小企业要真正的站稳脚跟,就得靠诚信。只有诚信,下游企业才能相信支持你。”不过诚信在利益面,尤其是短期利益面前往往经不起考验。

随着玻尿酸龙头企业华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熙生物”)被凤凰网、澎湃新闻等媒体曝出与小股东股权纠纷,华熙生物深层次的矛盾或将逐步显现,使其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


增速放缓的背后

财报显示,2022年前三个季度,华熙生物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2.55亿元、29.35亿元和43.2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1.57%、51.58%和43.43%;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2.00亿元、4.73亿元、6.7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1.07%、31.25%、21.99%。

通过数据对比,不难发现华熙生物的营业收入增速在放缓,净利润增速也在放缓,而且净利润的增速低于营业收入的增速。

华熙生物增速放缓的背后是毛利率在下降,销售费用在增加。

华熙生物的主营业务主要是原料产品、医疗终端产品、功能性护肤品及其他类别。

2020—2021年及2022年半年报,华熙生物的销售费用分别为10.99亿元、24.36亿元和13.8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0.84%、121.62%和54.68%。

长期的巨额销售费用支持,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华熙生物品牌力和客户忠诚度不够。华熙生物能长期大力度投入营销推广的重要原因是其产品的高毛利。

2020—2021年及2022年半年报,华熙生物综合毛利率分别为81.41%、78.06%、77.43%。(注:2021年年报中,第47页综合毛利率为78.07%,第48页综合毛利率为78.06%、第48页医药制造行业的毛利率为78.06%))

分产品来看:

原料产品毛利率分别为78.09%、72.19%、72.39%,其中2020—2021年同比增加1.97 个百分点、减少 5.9 个百分点。

医疗终端产品毛利率分别为84.55%、82.05%、81.93%,其中2020—2021年同比减少2.12个百分点、减少2.5个百分点。

功能性护肤品毛利率分别为81.89%、78.98%、78.74%,其中2020—2021年同比增加 3.35 个百分点、减少2.91个百分点。

营收占比不大的其他类别产品(2022年上半年为功能性食品业务)毛利率分别为57.73%、55.27%,2020—2021年同比增加21.56个百分点、减少2.46个百分点。

从数据来看,除了营收占比不大的其他类别产品,其他主营产品整体毛利呈下滑趋势。不过这很正常。

华熙生物的原料业务主要是向B端销售玻尿酸。目前玻尿酸的成本每支不到20元。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玻尿酸原材料的平均价格已由2017年的210元/克,逐渐降至2021年的124元/克,降幅超过4成。玻尿酸终端产品的价格同样也在逐年下降。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显示,国内所有基于玻尿酸的皮肤填充剂平均出厂价,自2018年的每瓶约1557元降至2021年每瓶1111元。其中,2021年进口填充剂平均出厂价约为每瓶1591元,而国产平均出厂价约为每瓶270元。弗若斯特沙利文预计,无论是原料价格还是出厂价,未来还将继续下降。

山东福瑞达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凌沛学也曾坦言,玻尿酸原料的价格在以平均每年5%的幅度下降。

当然,玻尿酸卖的贵有其历史原因。

玻尿酸也叫透明质酸、玻璃酸钠、透明质酸钠,在1934年,被美国科学家从牛眼里分离出。从牛眼中分离出来,成本极高,难度也大。但玻尿酸出色的锁水性,一个透明质酸分子可以锁住1000个水分子,且具有保湿、润滑、Q弹、修复四大功效,让更多科学家不断从其他原料中提取。

上世纪70年代,美国科学家从鸡冠中提取,但是提取率极低,1000公斤的公鸡冠才能提取1公斤的透明质酸,成本高达100多万元。

1980年,山东大学药学教授张天民率先从人脐带和鸡冠中成功提取出了玻尿酸。200公斤鸡冠只能提取1公斤玻尿酸。

在张天民的引领下,山东省生物药物研究院成立了国内首个HA研发团队,专注玻尿酸研究,攻关计划“微生物发酵法生产HA”的研究课题,并在90年代初先后完成小试和中试实验,成功实现发酵法生产玻尿酸。这一举,打破了我国玻尿酸生产技术落后的局面,使之迈入产业化、规模化阶段,迎来了高速发展。

特别说明的是,在这个研发团队中,时任山东省生物药物研究院院长的凌沛学、时任副院长的郭学平都是专家成员。而目前,张天民、凌沛学和郭学平师徒三人都被不同的媒体称为“玻尿酸之父”,凌郭两人还被称为“微生物发酵法发明者”。

随着技术的成熟和大规模的生产,更为重要的是激烈的市场竞争,玻尿酸成本降低是华熙生物等企业的优势,也是未来面临的危机。

2019-2021年及2022年上半年,华熙生物销售净利率分别是31%、24.5%、15.67%和15.91%。过去三年,华熙生物净利润率下降了近50%。

行业竞争加剧,华熙生物的竞争对手却越来越强大。山东福瑞达生物股份有限公司的母公司鲁商发展、常山药业、四环医药、双鹭药业、东诚药业,华东医药、爱美客、昊海生科、创尔生物、朗姿股份等公司也在不同细分领域快速崛起。

这说明,华熙生物护城河还不够深。春江水暖鸭先知,华熙生物早已意识到了这些,于是转战C端,借助用玻尿酸概念,大力度发展有消费能力的护肤品、功能性食品市场,已开启“万物皆可玻尿酸”的暴利时代。

于是,功能护肤品、润百颜与故宫深度IP合作的故宫口红、玻尿酸矿泉水,玻尿酸洗发水,玻尿酸宠物粮开始陆续出现在市场中。


收割智商税?

2021年4月28日,华熙生物联合中农华威联手打造了透明质酸HA(玻尿酸)配方高端宠物粮。这款产品因为包装上标注了添加玻尿酸的字样,售价高达80多元/斤。有网友表示,这比渴望、纽翠丝等进口高端粮价格更贵。

当然,贵有贵的道理。华熙生物表示在宠物食品中加入玻尿酸可以降低宠物骨关节疾病的发生率,并增加宠物皮肤和毛发中的含水量。

值得关注的是,据华熙生物在招股书中曾经披露的食品级玻尿酸成本,一袋售价为56元、重320克的猫粮,玻尿酸成本估算仅0.416元。

2021年7月,华熙生物还推出一款名为 "水肌泉" 的矿泉水。这款水因为添加了83毫克的可食用级玻尿酸,在某电商平台卖到近8元/瓶。

这些玻尿酸有实际效果吗?南京市第二医院皮肤科副主任于晓云认为,玻尿酸属于大分子多糖类物质,不能被消化系统直接吸收,需要经过消化降解为小分子的糖,才能被吸收。而这些消化后的小分子的糖是否可以重新在人体合成玻尿酸,又有多少重新合成为玻尿酸,再进入皮肤及皮下组织,不得而知。通常,我们人体是可以通过正常饮食来合成玻尿酸的,并不需要额外补充。所以玻尿酸的食品,还是建议理性看待。

对于华熙生物所推出的玻尿酸宠物口粮,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称,华熙生物对于玻尿酸的布局可以说是不遗余力的,如何让玻尿酸整体发展,对于大众市场或新开的宠物市场来说,是一个大布局。“但如果从专业化的角度来看,对产品进行功能化宣传,其实言过其实。首先,从食品角度看,华熙生物并不具备功能宣传资质;其次,从宠物角度来看,相关宣传并没有完整的数据支撑,整体风险是比较高的。”

政策风险向来是企业经营中的重大风险。本月中旬,国家药监局发布《关于医用透明质酸钠产品管理类别的公告》(2022年第103号),明确指出,透明质酸钠作为一种保湿补水成分,已在化妆品中应用。以涂擦、喷洒或者其他类似方法,施用于皮肤、毛发、指甲、口唇等人体表面,以清洁、保护、修饰、美化为目的的含透明质酸钠产品,不作为药品或者医疗器械管理,不应当宣称医疗用途。

占据了全球约30%玻尿酸原料市场的华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熙生物”)为化妆品、食品等行业提供原料,加之被凤凰网、澎湃新闻等媒体曝出与小股东股权纠纷,华熙生物深层次的矛盾或将逐步显现,使其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


监管趋严的法律政策

2021年6月17日,国家卫健委、中央网信办等八部门印发《关于印发打击非法医疗美容服务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定于2021年6月-12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打击非法医疗美容服务专项整治工作,提出严厉打击非法开展医疗美容相关活动的行为、严格规范医疗美容服务行为、严厉打击非法制售药品医疗器械行为、严肃查处违法广告和互联网信息四大任务。

2021年4月29日,税务总局在贯彻《关于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意见》中提出聚焦重点领域,针对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废旧物资收购利用、医疗美容、直播平台等8大领域重点查处虚开(及接受虚开)发票、隐瞒收入、虚列成本、利用“税收洼地”和关联交易恶意税收筹划以及利用新型经营模式逃避税等涉税违法行为。

2021年10月29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就向社会公布了10起医美市场典型不正当竞争案件,涉及虚假宣传医生资历、医疗机构资质荣誉,虚假宣传医美产品功效、服务疗效,通过“刷单炒信”、直播等方式虚假宣传等多种行为类型。

2021年11月2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医疗美容广告执法指南》,要求医疗美容广告主需依法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才能发布或委托发布医疗美容广告,并

且广告内容中不得制造“容貌焦虑”;同时对未经审批或者备案的药品、医疗器械、诊疗科目做广告的行为予以打击。

2022年3月11日,国家药监局发布《禁止委托生产医疗器械目录》,新增并细化近年来存在较多可疑不良事件的医美植入材料:整形填充材料、整形用注射填充物、组织工程支架材料;明确将“水光针”、“射频仪”、“埋线”等纳入 III 类器械监督、被禁止委托生产。

2022年3月22日,国家药监局发布《医疗器械分类目录》,调整《医疗器械分类目》,将“水光针”等产品纳入 III 类医疗器械管理,并进一步明确产品成分、用途等。

2022年4月14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召开“2022民生领域案件查办‘铁拳’行动”专题新闻发布会,明确表示,将查处医疗美容领域虚假宣传行为列入2022年民生领域案件查办“铁拳”行动重点,并指明了以下9类违法行为将被严查。

2022年6月,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印发2022年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工作要点的通知》,要求深入开展医疗领域乱象治理,严肃查处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身份之便直播带货。

2022年10月13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价格监督检查和反不正当竞争局发布了《医疗美容行业虚假宣传和价格违法行为治理工作指引》,强调要防范8项虚假宣传行为、6项价格违法行为。在会议讲座、展销会,或利用网络渠道进行虚假宣传,通过虚假交易、虚假打折等方式进行价格欺诈等虚假宣传行为都将受到严厉查处。

监管趋严,意味着野蛮生长将得到遏制,作为玻尿酸龙头企业,华熙生物将面临巨大考验。

事实上,因为监管政策,华熙生物已经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2022年8月2日,华熙生物发布公告称,公司日前已向韩国公司Medytox发出律师函,要求终止/撤销/解除二者之间围绕肉毒素达成的合作协议。

肉毒素生意拥有90%的高毛利,为何要终止协议,失去Medytox公司的肉毒素产品在中国大陆地区的独家代理权?

其实很简单,就是因为Medytox无合法经营肉毒素的手续。

据悉,Medytox是一家韩国生物制药公司,主要产品包括肉毒素产品、玻尿酸填充剂、医疗器材和处方药,是韩国最早拿到肉毒素许可证的公司,一度占有韩国40%的市场,曾是最大的肉毒素企业之一,旗下拥有Meditoxin等多款肉毒素产品。华熙生物于2015年开始推进与其展开合作,先后出资5000万港元、1200万港元与Medytox成立合资公司Medybloom Limited,目的在于共同研发,并引进旗下肉毒素产品进入国内并获得独家代理权等。

但不知为何,2020年6月18日,韩国Medytox公司因在生产过程中使用未经批准的原液、通过材料造假获得流通许可等违规行为,3款肉毒素产品被韩国食品医药品安全厅撤销批准文号,并被要求回收及销毁。有媒体猜测,Medytox公司的产品效果不佳,又不愿意等待新的产品审批,以错过发财机会,所以在生产肉毒素的过程中,使用未经批准的原液,通过材料造假获得流通许可。

后来,韩国JTBC电视台也报道Medytox公司的产品Meditoxin自2006年被首次生产以来,有近三成因为效果不佳被销毁。根据韩国当地规定,如此高的产品不合格率将被要求暂停生产,而为了保持生产,Medytox采取了销毁编号以提高合格率和私自使用实验用原液替代等行为。没有了产品,Medytox和经销商相互埋怨,不惜对博公堂。

值得关注的是,华熙生物等了两年多才给Medytox发法律函。

清扬君猜测,有可能是华熙生物在等待合资公司在国内注册的肉毒素获批,但至今未完成产品注册手续,其状态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显示为“审评审批中”。有专业人士表示,肉毒素从进行临床试验到获批一般需3至5年时间,而肉毒素产品作为毒麻类产品,其审批标准更为严格,肉毒素产品的获批时间长达8年以上,而代理产品也需要3至5年方能上市。

此外,还有一个晚公告的原因或许是华熙生物彼时刚上市不到一年,如果及时披露该事件,会影响其股价。而今年8月,企业战略调整已经基本完成,且业绩也不错,即使股价跌,有即将发布的中报托底,完全可以消除其影响。


举报最新回复“没有违规”

针对股权问题,华熙生物品牌与传播战略中心回复《北青金融》称:此次部分媒体报道事件属华熙国际内部新老员工纠纷,与华熙生物无关。华熙生物一直严格遵守《公司法》《证券法》、证监会及交易所关于股票转让的限制性规定,并未违背相关行政法规,及证监会关于股票持有期限、卖出数量、卖出方式、信息披露的相关规定。

在本月16日,华熙生物方面还称,“相关举报事项主体华熙集团和上市公司华熙生物为两家独立公司主体,分别独立经营。经过山东证监局调查,显示没有违法违规情况。同时,券商和律师事务所等三方机构也就此事项专门出具核查意见,显示公司无违法违规。因此,举报事项事实上已经基本办结”。

但华熙生物并没有提供具体的调查报告及核查意见,有媒体致函上市发行人律师北京市通商律师事务所、上市保荐人华泰联合证券,华泰联合证券未予回复,北京市通商律师事务所工作人员称:“华熙是上市公司,所有上市公司的信息,以上市公司的披露信息为准。”

在清扬君看来,这种举报很难取得成功,主要是证据不足。起源是股权转让,但举报难拿到有效证据,除非监管部门下大力度调查。可是证监会那么忙,会这样做吗?还有,名义上华熙生物母公司华熙集团及4家有限合伙企业和小股东的股权纠纷,属于民事纠纷,诉讼后法院管正常,证监会可管可不管,核实举报材料已经算是管了。更为重要的是,小股东举报玻尿酸女王赵燕,“强制低价回收员工股票,价值8.8亿元的股票被其用2亿元回收”,其收购人的主体资格不是赵燕,不是赵燕控股的公司,和赵燕无关,你让证券会怎么查?

虽有人爆料称,收购方北京鸿汇翔投资咨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鸿汇翔公司”)实际控制人为赵燕,华熙集团生物付款2.1亿元至芜湖鉴方实业有限公司,后者付款给鸿汇翔公司,鸿汇翔公司再付款4000万元至华熙集团,另1.7亿元以现金形式购买华绣(天津)商业管理合伙企业、润熙(天津)商业管理合伙企业、润美(天津)商业管理合伙企业、熙美(天津)商业管理合伙企业中员工所持份额。4家有限合伙企业的GP为北京顺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其股东为邹剑仑和李健,二人目前均为华熙集团公司高管。总的来讲,所谓的华熙集团纠纷只是通过鸿汇翔公司过手的股权转让而已。

但是这又能怎么样?鸿汇翔公司的法人代表李健是华熙集团法务总经理,能规避的风险都规避了,还有多少机会留给小股东?

低价获取股权转让小股东难以证明,被胁迫更难以证明。如果能证明,建议早点收集证据,进行诉讼。

事情一分为二,不少员工投诉爆料并得到大量媒体报道,说明举报的情况有存在的可能,虽暂时无法得到证实,但多起与合作伙伴、股东的争议,似乎侧面也说明华熙集团方面存在一定的道德瑕疵,而这与标榜民族企业、企业责任感的形象并不相符。

华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熙生物”)被凤凰网、澎湃新闻等媒体曝出与小股东股权纠纷后,清扬君在查询资料过程中,也发现了不少有趣的事情,今天就和大家聊聊。


“玻尿酸”女王的资本梦

很多人知道赵燕,是因为华熙生物。实际上,健康美丽产业只是赵燕华熙集团(华熙国际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布局中的一个板块。

华熙集团官网显示,华熙集团是一家以文化体育产业和健康美丽产业为核心业务的多元化集团公司,拥有八十余家海内外全资子公司和投资控股、参股公司,总资产逾1000亿元。

值得说明的是,华熙集团规模如此之大,却是赵燕100%控股的公司。企查查显示,华熙集团股东是赵燕和北京汇腾投资有限公司,后者是赵燕独资公司。这两家公司也是华熙系重要的投资平台。赵燕通过华熙集团还间接投资100%控股了广州华熙汇控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州华熙汇”,公司现已更名为广州华熙汇控咨询有限公司),该公司在2022年8月9日前,开展货币金融服务为营项目,包括小额贷款业务、向中小微企业开展融资咨询服务。

广州华熙汇还涉及大量诉讼案件。

企查查显示,广州华熙汇涉及案件22个,其中有裁判文书的18个,大部分是作为原告催收立案。民事判决书《(2020)粤0104民初25838号》则显示,2018年5月9日,原告广州华熙汇核准发放综合消费贷款15万元,贷款期限为24期,利率为21.6%,还款方式为等额本息。逾期还款,罚息按同期适用的利率上浮50%计收罚息,逾期违约金按应付未付款项的1%计收逾期违约金(不低于20元),违约金按借款金额的20%计算。被告陈某某并未依约还款。法院判决被告陈某某向原告广州华熙汇清偿欠款本金29661.7元及逾期利息、违约金(自2020年1月16日起以29661.7元为基数,合并按年利率24%标准计至债务还清之日止)。

此外,赵燕通过间接投资100%控股了广州华熙汇控商业保理有限公司。

据了解,保理类公司通常作用于应收账款管理及信用风险承担服务。有媒体认为,很多上市公司将应收款卖给保理公司,等于把坏账风险较大的应收款转让,让保理公司趟雷,避免坏账暴雷影响上市公司利润。如果华熙生物通过关联方的保理公司开展应收账款保理业务,可能涉及利益输送、内容交易等不正当交易。

同时,赵燕还通过华熙昕宇投资有限公司成为了第一创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的第二大股东,持股6.45%(现在减持过了,之前更多),而且通过股票质押,获得了数亿现金。可以说,赵燕的华熙系投资相当广。


与大佬同行

华熙集团有一个业务是文化体育产业,其中有五棵松体育馆项目,而该项目之前的一个股东为北京天天兴业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天兴业投资”)。天天兴业投资曾在2014年5月出资3.9亿元,但在2016年退出。天天兴业在2014年时股东有一个北京文化硅谷资产运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文化硅谷”),2018年退出时持股90%。文化硅谷的法定代表人为韦红星,监事为韦俊瑞。

2019年,中国证监会湖北证监局给高升控股下发的《行政处罚和市场禁入事先告知书》显示,文化硅谷是上市公司高升控股原实控人韦振宇的父亲韦俊康控制的公司,韦红星、韦俊瑞持有文化硅谷约82.08%股权是替韦俊康代持的。

公开资料显示,韦俊康在山西做煤炭生意起家,2000年前后转战北京房地产,2014年收购上市公司蓝鼎控股(现在的高升控股)。控制上市公司后,韦氏家族接手了山西老乡贾跃亭旗下乐视的一些网贷资产,转战P2P,但最终爆雷。

此外,天天兴业2016年5月前新股东为吉林省华海石油化工技术有限公司,其法定代表人为王乐天。王乐天号称“中国私人油田第一人”,1980年代曾在北京某机关任职,后离京下海经商,成长为东北地区能源大鳄、隐形富豪。


自己为自己背书

华熙生物为了扩大销售渠道,在2021年共推出23款玻尿酸类新品,涵盖饮用水、软糖、压片糖果、GABA饮品、巧克力棒、配制酒等品类,成为“万物即可玻尿酸”的最大赢家。

华熙生物之所以有如此底气,是因为有科学论文支撑。

2014年的《透明质酸在食品中的应用》,是华熙生物在销售网页向消费者解释“口服玻尿酸会不会被消化分解”的重要依据。2016年的《口服透明质酸对皮肤水分的改善作用及体内抗氧化作用的研究》是华熙生物在销售网页向消费者证明“科学实测,轻松补水,玻尿酸带来强劲补水力”、“口服玻尿酸可以增加皮肤水分”的重要依据。

姑且不论两篇论文真实性如何,且看两篇论文作者与华熙生物的关系。

《透明质酸在食品中的应用》作者是宋永民、丁厚强和郭学平,三人的工作单位是华熙福瑞达生物医药有限公司,该公司就是现在华熙生物的前身。而郭学平还是华熙生物的现任公司董事、副总经理、首席科学家。

《口服透明质酸对皮肤水分的改善作用及体内抗氧化作用研究》的作者是冯宁、 石艳丽 、郭风仙和郭学平,任职单位是华熙福瑞达生物医药有限公司和山东大学药学院,也就是现在的华熙生物和她的科研合作伙伴。

如果说这两篇论文属实,应该会被很多人引用,或被其他专业人士证明,但都难找到相关佐证。不仅如此,食品玻尿酸补水还被权威媒体和专业质疑。

《中国消费者报》发文称,华熙生物透明质酸饮品等宣传功效或涉嫌违法。文章称,不少专家认为,实际上含玻尿酸食品对美肤基本没什么太大功效,从本质上看口服玻尿酸和平常的饮食效果是一样的。在专家看来,玻尿酸被批准为食品原料之后,含玻尿酸食品的火热在于一些食品厂家希望借此为产品讲出新功能与新故事,主打差异化竞争。目前保健食品允许声称的保健功能为24类,其中涉及美容方面的有“有助于改善皮肤水分状况功能”“有助于抗氧化功能”2个。但华熙生物、汉口二厂等企业的所有产品均没有获得保健食品批号。专家表示,含玻尿酸食品如不是保健食品,普通食品禁止宣称功能,宣传功效涉嫌违法违规,安全性也是不能确定的,本身配方也没有认证,就算是拿到“健”字号的产品,也需要经过临床验证毒副作用等流程,一般最少需要4年时间。

据《人民融媒体》转发的《厦门日报》报道,厦门市中医院营养师袁媛表示,玻尿酸作为食品添加剂已获国家批准,但能否达到广告营销所说的效果,目前尚缺乏专业权威评估。

袁媛还表示,一些商家在营销时称,部分研究表明坚持每天口服一定量的玻尿酸,达到一定的时长后(1-3个月),对改善皮肤的水润度和保水性、弹性有帮助。但也要注意到,“部分研究”存在相关利益团体赞助的情况。从医学角度来说,目前相关研究数量及临床试验仍较少。而且,欧盟食品安全局分别于2009年和2012年专门评估了食用玻尿酸皮肤保湿的健康客体,最终结论都是证据不足。

厦门市营养师协会会长、国家一级营养师王雷军表示,离开计量谈作用是不可取的。在这一前提下,到底服用多少的量才能真正达到其宣传中所称的“水光肌”美容功效,尚需更多的研究与数据。

由此可以看出,华熙生物引用的两篇论文颇有“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的味道。

令人费解的是,现在华熙生物各大平台销售“水肌泉”玻尿酸饮用水时,还在这样宣传。

特别说明的是,华熙生物并不是不知道有人质疑,但还在坚持这样宣传。

在2021年4月7日召开的华熙生物媒体沟通会上,赵燕曾呼吁“不要把新生事物扼杀在摇篮里”、“在美、日等发达国家,玻尿酸食品已有数十年历史,而国内通过玻尿酸食品审批,比海外市场整整晚了二十多年。”赵燕还表示:“如果是智商税,国外不会火这么多年。”

而这,也是清扬君认为华熙生物存在的一个重大隐患。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资讯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来源互联网。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免责声明:本文旨在传递生物医药最新讯息,不代表生物之家网站立场,不构成任何投资意见和建议。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本文链接:http://swzj.com/company/206.html